试管移植前如何监测优势卵泡

2020-7-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科公益爱心 http://m.39.net/pf/a_6032495.html

卵巢最主要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卵子的质量可以通过卵泡的变化体现出来,卵泡是卵巢皮质内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其周围许多小型卵泡细胞所组成。每个月经周期开始有多个卵泡同时发育但一般仅1个或2个卵泡发育至成熟,为优势卵泡,其余卵泡相继闭锁。发育良好的卵泡和准确了解排卵日期是优生优育的基础。

  成熟卵泡发育到一定阶段,随着卵泡液的激增,内压的升高,使突出部分的卵巢组织愈来愈薄,最后破裂,卵母细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这是女性完成生育必备的环节。由于女性不孕症的因素越来越多,一部分是由于排卵障碍或卵子发育不良引起。有优质的卵子排出,是形成健康胚胎的关键因素,对女性怀孕是非常重要的,健康的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都会相应提高;然而,如果排出的卵子质量不好或者无排卵,那么,想怀孕是非常困难的,甚至造成不孕。因此,卵泡检测对于女性的意义重大。

  什么样的卵泡才能排出

  深圳富盛辅助生育专家说,优质的卵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达15-30mm,卵泡内呈无回声区,清亮纯净,边界清晰,壁菲薄;20%成熟卵泡在排卵前一天,可见卵丘图像,在卵泡内近壁处呈短强回声。一般情况下,正常卵泡直径在18─25mm之间,卵泡在一到两天的时间内会排出,而排出的卵泡可以存活2天的时间。

  优势卵泡为什么排不出来

  不少的女性在B超下能看到有优势卵泡的存在,但就是排不出来,深圳富盛辅助生育专家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卵泡不能破裂,或者是卵泡发育不良等一些因素而导致的不排卵。

1、卵巢早衰。患者也许随着年龄的增大,月经的量越来越稀少,直至完全闭经,卵泡的数量已经用尽,不可能再用促排卵药物进行发育,即使是有原始卵泡的存在,但对于激素的刺激无反应;或者看到的优势卵泡也不排除是空卵泡的可能性。

2、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女性不排卵的最常见因素。一般卵巢内大于10个以上的卵泡,却不能发育成熟,临床上出现不排卵或偶发排卵情况,在B超下看到的优势卵泡,只是相对而言的优势卵泡,并不能达到成熟,破裂和释放出卵子。

3、内分泌异常。下丘脑—垂体细胞壁释放LH与FSH的比值失调,致使机体内环境失衡,抑制排卵。

 试管婴儿促排卵时卵泡监测方法

1、基础体温测量

  基础体温测量是检查卵泡比较常见的方法,操作简单,一般选择在早晨起床后测量体温,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检测,直到下次月经来潮,观察排卵情况。

2、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监测并详细记录各侧卵巢中被刺激后发育的卵泡个数、大小。同时注意观察卵泡的张力、卵泡回声强弱。运用B超监测排卵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实用有效,可连续监测,找出病因,动态观察卵泡生长发育成熟情况,准确预测排卵等。

3、子宫内膜的监测:即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形态的变化,通过患者子宫内膜的变化,来了解卵泡发育以及卵巢排卵情况。如果子宫内膜显示有分泌就提示有排卵,相反出现增生的情况就提示不排卵。

  深圳富盛辅助生育中心专家说,B超对卵泡发育的监测,可以了解女性卵巢内卵泡数量、大小、发育情况,但不能确定是否排卵。不过对于提高不孕者的受孕率,对不孕症的治疗,具有实用的临床应用价值。一般情况下,女性做卵泡检测最好在月经12-15天,不过,卵泡监测的具体时间要根据月经周期而定。

1、月经规则的女性

  监测时间应在排卵日前3—5天左右,即月经周期第9—10天。只要月经定期来潮,两次月经周期差不超过7天,排卵日一般都是月经前14天左右。月经规则的女性,黄体期固定,而卵泡期可以长短不均。

2、月经不规则的女性

  卵泡监测应该从月经第3—30天进行监测,间断或持续长程监测,因为卵泡期与月经期不能确定,此时应该延长监测时间。

  而在试管婴儿促排卵过程中,早期进行卵泡监测,可以查看促排卵药物对卵巢的刺激情况和卵泡发育情况,适时地调节促排卵药物和药量;在促排卵的后期进行卵泡监测,可以准确控制取卵时间,为试管婴儿做充分准备。

  深圳富盛辅助生育专家提醒:在患者进入试管婴儿助孕手术的前一周期,应做一次B超全面探测,了解双侧卵巢位置、大小尤其是原始卵泡数目及有无生理、病理性肿囊。同时注意子宫大小,肌壁回声均匀性、内膜的形态及有无输卵管积水等。

---------------------------

试管甜心-深圳富盛辅助生育指导中心专注辅助生育指导服务,助你早日好孕!--

1、点击右上角“…”图标,点『查看帐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zqszy.com/zgawh/115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