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姚贝娜乳腺癌复发病逝哪些人患乳腺

2021-3-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曹县贝贝佳

◆()

据报道,著名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于年1月16日下午病医院,终年33岁。姚贝娜经纪人也证实了此消息。

  姚贝娜,年9月26日出生于湖北武汉。年获得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流行唱法金奖,成为青歌赛历史上首位百分冠军;年曾登上央视马年春晚舞台。

  “我这次真的得静养,所以没有及时回复大家,抱歉!期待下次等我出院好好聚!”这是青年歌手姚贝娜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消息。四年前年患上乳腺癌,她曾是积极抗癌的使者。然而,这位心灵歌者的人生之歌,最终还是抵不过病魔,于1月16日16点55分画上了休止符。

  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总有人感叹癌症“防不胜防”。对于逝者,最好的祭奠是认清夺去生命的病症,别再让类似悲剧重演。

乳腺癌离我们有多远?

  近年来,许多女星纷纷爆出了罹患乳腺癌的消息,这不禁让女性越发   专家表示,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其发病率在近几年呈逐年递增之势,且年轻化趋势显著。预计到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数将达23.4万例,比年上升31.15%。

我国每分钟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

  卫生计生委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万例,平均每天确诊人,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万例。按照人均期望寿命计算,中国人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

  现在,居全国癌症发病和癌症死亡第一位的是肺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鼻咽癌这8种癌症的死亡人数,约占中国癌症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

  据统计,我国癌症发病率已在40岁后快速上升,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都有年轻化趋势。年轻人较大的工作压力、高盐高脂的饮食、较多的负面情绪等都对肿瘤发生有很大影响。

悄无声息的16个癌症信号

  癌症是渐进发生的,其形成并非一日之寒,癌症来的时候可能会伴随身体不适。如果身体出现了这些症状,应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查明原因。及早发现癌症症状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几率的关键。

  1、不明原因消瘦。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号。骤然消瘦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中最常见,其他还包括肝癌和肠癌等。如果不运动不减肥,体重却莫名下降10%,应及时就医。

  2、频繁发烧或感染。体内感染会导致发烧,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则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征兆。白血病还可能导致反复感染、疲劳、疼痛及其他流感样症状。

  3、体虚乏力。多种癌症都可能导致这种症状。如果睡眠休息充足,仍感觉虚弱和疲劳,就应看医生。

  4、喘息或气短。剧烈、明显的气短、胸痛或咳血有可能是肺癌症状。

  5、慢性咳嗽和胸痛。类似咳嗽或支气管炎的症状可能是白血病和肺癌的症状。胸口疼痛可能还会延伸到肩部、臂部。咳嗽和声音嘶哑超过6周,应当心喉癌、甲状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6、腹胀腹痛。莫名腹胀应当心卵巢癌。盆腔剧烈胀痛也可能是纤维瘤、卵巢囊肿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另外,饭后莫名胃痛或腹胀有可能是胃癌征兆。

  7、慢性胃灼热。长期胃灼热(烧心)应排查是否是胃酸过多所致,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8、肠道问题。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多,且有解不干净的感觉。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是大便多而发白、奇臭。

  9、吞咽困难。多与食管癌和喉癌有关,吞咽困难有时也是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

  10、黄疸。皮肤或眼白突然发黄,主要考虑是肝脏或胆囊疾病,但也可能是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的症状。

  11、异常肿块。乳房、睾丸、腹股沟、颈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现异常包块,应及时就医排查癌症危险。

  12、皮肤新斑点或黑痣变化。皮肤出现新的斑点、黑痣发生变化、皮肤疮口久治不愈,结痂但容易出血,应当心皮肤癌。

  13、指甲变化。指甲下出现褐色或黑色条纹或斑点,应当心皮肤癌。指端突然变大,指甲弯曲,则可能是肺癌症状。指甲明显变白有时是肝癌征兆。

  14、盆腔或下腹疼痛。有此类疼痛且伴盆腔沉重感,可能是卵巢癌症状。不孕女性,有卵巢癌、乳腺癌或结肠癌家族病史的女性,确诊患有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或子宫癌的女性罹患卵巢癌危险更大。

  15、长期原因不明的疼痛。出现莫名疼痛持续4周以上,应当心骨癌或睾丸癌。

  16、异常出血。尿中带血既可能是尿路感染,也可能是膀胱癌或肾癌症状。便血既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肠癌症状。女性月经周期之间的阴道异常出血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症状。吐血咳血应当心胃癌、食道癌或肺癌。过度淤血或出血不止可能是白血病症状。

20岁到60岁怎样才能健康一生?

  恐癌之心不可有,防癌之心不可无。研究认为,中国人群中约6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想要获得健康,永远都不会太早或太晚。

20岁

  ①20岁开始每年体检一次,以指导自己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养成健康好习惯,保持合理体重,不吸烟、酗酒、熬夜、迷恋垃圾食品。

  ③开始补钙。专家表示,人体90%的骨质都是在20多岁时获得的。

  ④充分了解生理健康知识,重视自己的私生活健康,定期检查私处的健康状况。

30岁

  ①为防止发胖,每天坚持运动20—30分钟。

  ②注意监测血压,调整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

  ③注意睡眠,只有顺应自己的生物钟和生理变化,青春才会延长。

  ④女性要   ①筛查糖尿病。

  ②女性做乳房X光检查。

  ③严格控制体重,少食多餐,饮食多样化,将运动时间延长至1小时,增加负重锻炼和力量训练。

50岁

  ①注意呵护心脏健康。

  ②定期筛查结肠癌。

  ③女性要留意更年期症状。

  ④注射流感疫苗,防止流感并发症引起的风险。

60岁

  ①日常补钙依然不能忽视,最晚65岁时要开始检查骨密度,尤其是女性。

  ②补充维生素B12,防止记忆减退。

  ③注射预防肺炎和带状疱疹的疫苗。

哪些人患乳腺癌风险最高?

  1、家族中有患乳腺癌的女性(如母亲、姐妹)。

  2、月经初潮过早(12岁以前),闭经过迟(52岁以后)。

  3、40岁以上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在35岁以后。

  4、生育后哺乳时间减少或人工哺乳。

  5、曾患一侧乳腺癌者,其对侧乳腺具有高危险因素,尤其病理诊断为小叶原位癌或多灶性癌者。

  6、病理证实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尤其含有活跃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乳头状瘤病结构者。

  7、有过多的X线胸透或胸片检查史者,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年一次的体检胸片或乳房的钼靶X线检查并不会明显增加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8、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

  9、肥胖患者,尤其绝经后显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如过于偏食油炸、油煎、熏烤食品或高脂肪食物。

  10、长期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者:长期、大量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尤其是绝经后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产品或人工合成雌激素药物的女性,其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11、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有烟酒不良嗜好、生活不规律“夜不寝,晨不起”,长期迷恋夜生活的女性发生乳腺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12、多次人工流产女性,或性生活混乱、长期性生活不和谐的女性。

  13、心理压力巨大、有明显的巨大精神创伤者。

乳腺癌有哪些预防策略

  科学家指出,不良生活习惯是致乳腺癌年轻化最主要的原因,加上很多女性认为乳腺增生不算什么大病,任其发展也不纠正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最终发展成乳腺癌。乳腺癌的预防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婴幼儿时期注意营养均衡,提倡母乳喂养;儿童发育期减少摄入过量的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青春期不要大量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加强身体锻炼;绝经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平时养成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饮食习惯,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

  4、积极治疗乳腺疾病。

  5、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

  6、不长期过量饮酒。

  7、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开展药物性预防。美国国立癌症中心负责开展了三苯氧胺与雷洛昔芬等药物预防乳腺癌的探索性研究。

关于乳腺癌还有一些你应该知道的

  1.乳腺增生≠乳腺癌

  现在很多美容院都做起了乳房保健的生意,在海报里大肆宣传乳腺癌根源于乳腺增生,或者乳腺增生有20%的可能性会发展成乳腺癌……美容师在你身上一边按压一边面带忧虑地告诉你你的乳腺全都被堵死了,情况很糟糕,要是不想将来死于乳腺癌,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让她们用专业的按摩手法给你做乳腺疏通,当然你得先办张卡。

  千万不要被她们的表情和说辞吓到,这一切纯粹是骗钱的。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至今没有明确结论;而乳腺增生则是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病变,它主要由内分泌失调引起,和个人的精神状况密切相关。科学研究表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是两码事,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记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2.医院体检,不要依赖自检

  在最早谈到乳腺癌话题,号召大家“关爱乳房”的时候,媒体曾一度大力号召女性做乳腺自检,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然而事实上,大量实验数据证实,乳腺自检其实并没能减少乳腺癌的死亡率。这个结论有些令人灰心,但也进一步说明了,自检固然重要,但医院找专科大夫体检是更加、更加重要性的。

  (央视新闻综合)

来源/央视新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zqszy.com/zgawh/116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