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百科词条腹部基础胆囊腺肌增生

2016-12-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概述及病理胆囊腺肌症是胆囊壁的一种非炎症也非肿瘤性的良性增生性病变,过去所用的名称很多,如腺瘤、腺肌瘤病、囊腺瘤、囊性胆囊炎等等。本病好发于成年女性,通常症不太明显,可有饭后右上腹不适。病理特点

图片来源《超声诊断学》第四版

胆囊腺肌增生症又称胆囊腺肌瘤病,本症是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病理上表现为以粘膜增生肥厚为主并有退行性改变,并深入肌层或接近浆膜层,形成罗.阿氏窦;罗.阿氏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囊内易淤胆,可产生壁内结石;由于胆囊粘膜增厚,囊壁增厚可至正常的3~5倍。胆囊增生肥厚的肌层在高脂饮食的刺激下出现功能亢奋,使胆囊收缩排空增速。临床表现胆囊腺肌增生症.女性发病率较高,平均年龄为45岁,病程一般较长。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部反复发作胀痛或不适恶心,厌油腻食物,由于胆囊腺肌增生症多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三者症状类似,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常出现误诊现象。超声表现胆囊腺肌症超声图像特征有:(1)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弥漫性、卵圆形或串珠状壁内小憩室,即罗一阿氏窦,窦内若有小强回声光点,会出现彗星尾征。(2)胆囊壁增厚,若罗一阿氏窦较小,超声检查仅表现为胆囊壁非特异性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内较少见血流信号。(3)可做脂餐试验,胆囊腺肌增生症时,胆囊排空功能亢进。分型及超声表现:胆囊腺肌增生症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和弥漫型共3型。(1)局限型:常累及胆囊底部,超声见胆囊底部呈圆锥帽状增厚,胆囊其他无病变部位的囊壁声像图正常;(2)节段型;超声见胆囊壁呈节段性增厚,累及部分胆囊,使胆囊形成环状狭窄,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突人形成“三角征”,未累及的胆囊壁正常,囊内透声好;(3)弥漫型:超声见胆囊壁弥漫形、向心性肥厚,内壁不平整,内腔狭窄。胆囊腺肌增生节段型胆囊腺肌增生症弥漫型:超声见胆囊壁弥漫形性肥厚,内壁不平整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壁内小憩室,即罗一阿氏窦,窦内小强回声光点,后方出现彗星尾征胆囊腺肌增生症局限型:常累及胆囊底部鉴别诊断增厚囊壁内有类圆形无回声小囊腔样结构是区别于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重要特征。弥漫型胆囊腺肌症可通过脂餐实验与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鉴别。前者胆囊收缩功能亢进,而后二者收缩功能减低或丧失。局限型胆囊腺肌症超声难以与腺瘤或胆囊息肉鉴别。诊断及治疗超声漏诊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原因:(1)该病的症状、体征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相似,常与胆囊炎、胆囊结石共存,易被忽略;(2)与病变程度有明显关系,病变早期罗一阿氏窦较小,超声仅表现为胆囊壁轻度增厚或局限性增厚;(3)病变部位多见于胆囊底部,易受混响伪像等因素的干扰。(4)该病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无明显特征性表现。(5)胆囊腺肌增生症可与胆囊癌、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共存。(6)超声医师见到胆囊壁及结石易想到胆囊炎、胆结石,而忽视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手术适应证:近年来国内外已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癌变和两者合并存在的报道。所以临床及超声检查遇有下述情况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1)临床症状明显且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者;(2)中老年女性、症状轻微,但合并胆结石者;(3)不能排除胆囊癌者.









































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zqszy.com/zgayf/110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