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第十六章女性生殖器官肿瘤讲义
2017-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第三节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简称,是发生于子宫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的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 概述 好发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40-50岁妇女发生率高达51.2%-60%。 子宫肌瘤的特点:人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 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增生,其间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 子宫肌瘤示意图 (一)分类 根据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宫体肌瘤按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下列三种。 1.肌壁间肌瘤 最常见,占60%~70%。肌瘤较大时,可使宫腔及子宫表面变形,也可使子宫均匀性增大。 2.浆膜下肌瘤 约占20%,肌瘤向子宫浆膜下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部分可形成明显的瘤蒂。 3.黏膜下肌瘤 约占10%~15%,肌瘤突向宫腔,表面覆盖子宫内膜。 若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同时发生或肌瘤数超过2个,称多发性子宫肌瘤。 (二)病理 1.巨检 肌瘤为实性结节,常为多发,也可单发。肌瘤大小不等,小者仅在镜下可见,大者可达几十千克。肌瘤压迫周围的肌层组织形成假包膜,使其与周围肌层间形成清楚界限。肌瘤呈灰白色,质地硬,切面呈旋涡状。 2.镜检平滑肌瘤由梭形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构成,纵横交错,排列成旋涡状或栅栏状。根据切面不同,细胞核呈圆形或杆状。子宫肌瘤一般无核分裂象。 (三)变性 变性的概念:肌瘤失去原有的典型结构 常见的变性种类玻璃样变
囊性变
红色变
钙化
肉瘤变 1.玻璃样变 最多见。肌瘤剖面旋涡状结构消失,被均匀的透明样物质取代,色苍白。镜下见变性区肌细胞消失,为均匀粉红色无结构区,与周围未变性区边界明显。 2.囊性变 常继发于玻璃样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多个囊腔,其间有结缔组织相隔,也可融合成一个大腔,囊内含清澈无色液体,也可自然凝固成胶冻状;镜下见囊腔内由玻璃样变的肌瘤组织构成,内壁无上皮覆盖 3.红色变性 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发生原因不明。肌瘤体积迅速改变,发生血管破裂,出血弥散于组织内。 患者主诉急性腹痛、发热,检查肌瘤迅速增大。肌瘤剖面呈红色,腥臭,质软,旋涡状结构消失。 镜下见假包膜内的大静脉及瘤体内的小静脉有栓塞,并有溶血,肌细胞减少,有较多的脂肪小球沉淀。 4.脂肪变多见于绝经后患者,肌瘤剖面呈黄色,旋涡状结构消失。 5.钙化 继发于脂肪变性,脂肪分解为甘油三酯,与血液中的磷酸盐、碳酸盐结合,形成钙化。 6.肉瘤变 即肌瘤恶性变,发生率低于1%。多见于年龄较大患者。肌瘤在短期内增长迅速,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肌瘤继续增大,应考虑有肌瘤恶变的可能。 子宫肌瘤红色变常发生在 A.青春期 B.生育期 C.妊娠期 D.围绝经期 E.绝经后期
『正确答案』C
常伴有发热和腹痛的子宫肌瘤变性是 A.玻璃样变 B.囊性变 C.红色变 D.肉瘤变 E.钙化
『正确答案』C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多数患者无症状。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肌瘤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继发性改变等因素,与肿瘤数目关系不大。 (1)月经改变: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严重时可致贫血。 (2)下腹部包块:当子宫增大超过12周妊娠大小时,于下腹正中可触及不规则质硬包块。 (3)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合并感染可致脓血性白带。 (4)疼痛:肌瘤一般不引起疼痛。肌瘤增大压迫邻近器官、血管、神经,可出现下腹胀痛或隐痛。带蒂肌瘤扭转、红色变性可致急腹痛。黏膜下肌瘤刺激子宫收缩,可致痉挛性疼痛。 2.体征体积较大的肌瘤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妇科检查时,肌壁间肌瘤表现为子宫增大,活动,质硬,外形不规则,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游离于子宫外,活动度大,易与附件肿瘤混淆;黏膜下肌瘤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带蒂的黏膜下肌瘤或宫颈肌瘤可自宫颈口脱出至阴道内。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通常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容易作出初步诊断。 (2)辅助检查 1)B型超声:可较准确的评估子宫大小和肌瘤大小、位置及数目,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或肌瘤较小时。 2)MRI:可清楚显示子宫浆膜层、肌层及子宫内膜的结构,准确,但费用高。 3)宫腔镜检查:可协助诊断黏膜下肌瘤,确定黏膜下肌瘤大小、位置。 4)诊断性刮宫:通过探针探测宫腔大小、宫腔形态及宫腔内有无突起。对有异常出血症状的患者应行诊断性刮宫,将刮取的宫颈管内膜和子宫内膜分别送病理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2.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情况相鉴别,包括妊娠子宫、子宫腺肌病、子宫恶性肿瘤、子宫畸形、子宫肥大症、卵巢肿瘤和盆腔炎性包块等。 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 2)卵巢肿瘤 3)子宫腺肌瘤及腺肌病 4)盆腔炎性包块 5)子宫畸形 (六)治疗 ☆治疗原则: 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等情况综合考虑 治疗方法: 1.随访:3~6月 2.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 △适应症:增大子宫似妊娠子宫2个月大小以内,症状不明显或较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 △药物的选择: 雄激素 GnRHa 米非司酮 中药 药物治疗简表 手术治疗 ☆指征: 1.子宫大于妊娠子宫两个半月 2.症状明显、继发贫血 3.并发症出现 4.粘膜下肌瘤 ☆手术治疗方法 治疗进展 子宫肌瘤的超声介入治疗:行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TT)治疗 子宫肌瘤的微波治疗:粘膜下肌瘤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 子宫肌瘤冷冻疗法:介入性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经小切口向肿瘤内插入冷冻探头(-℃) 子宫肌瘤的HIFU治疗 未来治疗方法:生长因子治疗,干扰素α、β,基因治疗 (七)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1.肌瘤对妊娠分娩的影响取决于肌瘤的部位及大小。黏膜下肌瘤可阻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和流产;较大肌瘤可导致胎位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胎盘低置或前置胎盘;分娩过程中,较大肌瘤可影响胎儿下降导致梗阻性难产,还可影响宫缩致产程延长或产后出血。 2.妊娠对肌瘤的影响 妊娠期平滑肌细胞肥大,肌瘤明显增大。妊娠期和产褥期肌瘤易发生红色变。浆膜下肌瘤可发生急性或慢性扭转。 3.处理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多能经阴分娩。若出现梗阻性难产应行剖宫产。红色变经保守治疗几乎均能缓解,无效者行手术治疗。
第四节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又称为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在某些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已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一)病因 确切原因尚未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源性雌激素刺激增加 无排卵性功血、初潮早、绝经晚、不孕、分娩次数少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内分泌肿瘤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升高。 2.外源性雌激素 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与雌激素剂量、疗程长短及是否有孕激素拮抗有关。 3.体质因素 一般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4.遗传因素 卵巢癌、乳癌、结肠癌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高。 内、外源性雌激素长期刺激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发展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被称为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相对年轻,预后较好。另有部分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Ⅱ型)与雌激素无关,不经过子宫内膜增生阶段,此类肿瘤多见于老年妇女,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二)病理 1.巨检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 2.组织学类型及镜检 国际妇科病理协会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以下类型:内膜样腺癌、黏液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鳞癌、未分化癌和混合型等。 (1)内膜样腺癌:发病率占80%。包括乳头型、分泌型、纤毛细胞型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四种亚型。 (2)乳头状浆液性腺癌:占10%。癌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乳头状或簇状生长。恶性程度高。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 (3)透明细胞癌:不到5%。癌细胞呈片状、腺管样或乳头状排列。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早期浸润及转移。 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内膜样腺癌 B.腺棘皮癌 C.腺鳞癌 D.透明细胞癌 E.浆液性腺癌
『正确答案』A
(三)转移途径 子宫内膜癌大多生长缓慢,局限于子宫内膜或子宫腔内时间较长。其主要转移途径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晚期可出现血行转移。 1.直接蔓延为最常见途径,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向上至输卵管,向下至宫颈管、阴道,浸润肌层达浆膜面延至输卵管、卵巢,种植于盆腹腔腹膜、大网膜,形成广泛转移。 2.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途径与癌灶生长部位有关。宫底部癌灶经阔韧带上部和骨盆漏斗韧带淋巴管网向上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子宫角部癌灶沿圆韧带至腹股沟淋巴结;下段及宫颈管癌灶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途径相同,可至宫旁、闭孔、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后壁癌灶可沿宫骶韧带至直肠淋巴结;前壁癌灶向前至膀胱、阴道前壁。 3.血行转移较少见。晚期可至肺、肝、骨骼等。 (四)分期 目前多采用FIGO制订的手术-病理分期法。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 Ⅰ期肿瘤局限于宫体 ⅠA 肿瘤局限子宫内膜 ⅠB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C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Ⅱ期肿瘤侵犯宫颈,但未超出子宫 ⅡA 仅宫颈内膜腺体受累 ⅡB 宫颈间质受累 Ⅲ期局部和(或)区域转移 ⅢA 肿瘤浸润至浆膜和(或)附件,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 ⅢB 肿瘤扩散至阴道 ⅢC 肿瘤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Ⅳ期 ⅣA肿瘤浸润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远处转移(不包括阴道、盆腔腹膜、附件及腹主动脉旁淋 巴结转移,但包括腹腔内其他淋巴结转移) 注:*泡状水肿不能列入此期 (五)临床表现 1.症状 早期可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多表现为: (1)阴道流血:绝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绝经前月经期延长、周期紊乱、经量过多;围绝经期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持续或间断性。 (2)阴道排液:阴道排液增多,呈浆液性或血水样;合并宫腔积脓时则呈脓性或脓血性,伴恶臭味。 (3)疼痛:晚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引起下腹或腰骶部酸痛,可向下肢放射。 (4)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恶病质等。 2.体征 早期无明显异常,随疾病进展,子宫增大,质软,有时可见癌组织自宫颈口脱出,质脆,出血。若浸润周围组织,子宫固定或宫旁扪及不规则结节状肿块。 (六)诊断 1.除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外,还需行辅助检查来确定诊断。 2.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有无赘生物、肌层浸润等。 (2)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依据。常用方法为: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和子宫内膜活检。其中,分段诊刮最常用,先搔刮宫颈管,然后搔刮宫腔。 (3)宫腔镜检查:可直视子宫内膜病变,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 (4)其他检查:细胞学检查、C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有一定参考价值。CT、MRI对评估肌层浸润深度、子宫病变范围、有无转移等有益。 (七)鉴别诊断 应与引起阴道流血的各种疾病相鉴别,如老年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伴宫腔积脓、绝经过渡期功血、黏膜下子宫肌瘤或内膜息肉、宫颈癌、子宫肉瘤、输卵管癌等。 (八)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手术一病理分期和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决定是否给予术后辅助治疗。 1.手术治疗 Ⅰ期患者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术,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应同时行大网膜及阑尾切除。 存在以下因素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①G2/G3;②高危组织类型如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等;③肌层浸润≥1/2;④肿瘤直径超过2cm;⑤肿瘤位置低。 Ⅱ期多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 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2.放疗 单纯放射治疗仅适用于全身性疾病不能手术或病灶无法切除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用于低分化、深肌层浸润、特殊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腹水细胞学阳性、阴道切除长度不足或有残留病灶者。 3.化疗 过去化疗主要用于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近年来,化疗适用于以下情况:①Ⅰc期及以上;②透明细胞癌或浆液性乳头状腺癌;③雌、孕激素受体阴性;④术前CA升高。 4.激素治疗 主要用于晚期及复发患者,大剂量孕激素至少用药12周以上,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反应率高。也用于ⅠA期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确诊依靠 A.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 B.B型超声检查 C.CT检查 D.宫腔镜检查 E.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
『正确答案』E
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首选 A.手术治疗 B.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 D.内分泌治疗 E.免疫治疗
『正确答案』A
第五节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织学类型复杂。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一)组织学分类及分级 1.组织学分类 卵巢组织成分复杂,是全身各脏器中原发肿瘤类型最多的器官。普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分类法。 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WHO,,部分内容) 分泌女性激素的卵巢肿瘤是 A.无性细胞瘤 B.颗粒细胞瘤 C.畸胎瘤 D.内胚窦瘤 E.浆液性囊腺瘤
『正确答案』B
能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卵巢肿瘤是___ A.成熟囊性畸胎瘤 B.卵泡膜细胞瘤 C.内膜样肿瘤 D.内胚窦瘤 E.浆液性囊腺瘤
『正确答案』B
女性,64岁,绝经14年,阴道少量出血3次。查体:腹膨隆,如足月妊娠,腹水征(-),B超示:巨大肿物40cm×50cm×30cm大,囊性,多房性。体重、食欲、二便均无变化。本例最可能为卵巢的___ A.浆液性囊腺瘤 B.粘液性囊腺瘤 C.皮样囊肿 D.卵泡膜细胞瘤 E.透明细胞癌
『正确答案』B
(二)卵巢恶性肿瘤转移途径 主要的转移方式是直接蔓延及盆、腹腔播散种植。淋巴道也是重要的转移途径。血行转移少见,晚期可转移到肺、胸膜及肝脏。 (三)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 现多采用FIGO手术-病理分期。 Ⅰ期:病变局限于卵巢。 Ⅰa:一侧、包膜完整、表面无瘤、腹腔冲洗液(-)。 Ⅰb:两侧、包膜完整、表面无瘤、腹腔冲洗液(-)。 Ⅰc:不论单双侧,只要包膜破裂或表面有瘤或腹腔冲洗液(+)。 Ⅱ期:出现盆腔内转移。 Ⅱa:累及子宫或输卵管、腹腔冲洗液(-)。 Ⅱb:累及子宫和输卵管以外的盆腔脏器、腹腔冲洗液(-)。 Ⅱc:不论累及哪个盆内脏器,只要求腹腔冲洗液(+)。 Ⅲ期:镜检证实的盆腔外的腹膜转移或区域淋巴结转移。 Ⅲa:盆外腹膜镜下转移、淋巴结阴性。 Ⅲb:盆外腹膜转移≤2cm、淋巴结阴性。 Ⅲc:盆外腹膜转移>2cm或腹膜后区域淋巴结阳性。 Ⅳ期:远处转移(胸腔积液有癌细胞、肝实质转移)。 (四)临床表现 1.卵巢良性肿瘤 体积较小时多无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发现。体积中等大小时,患者可感腹胀或腹部触及肿块:妇科检查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包块,多为囊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肿瘤长大充满盆、腹腔时可出现压迫症状;查体腹部隆起,腹部叩诊浊音区位于中腹部,鼓音区于侧腹部。 2.卵巢恶性肿瘤 早期常无症状,不易发现,偶行妇科查体时发现,约2/3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无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部肿块及腹水,晚期可出现恶病质征象。妇科检查盆腔肿块多为双侧,实性或囊实性,表面凹凸不平,不活动。三合诊检查直肠子宫陷凹可触及质硬结节。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卵巢肿瘤的诊断 卵巢深居盆腔,早期又无特异性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困难。卵巢肿瘤的诊断常需要做以下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B超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高,临床诊断符合率>90%;CT、MRI、PET检查可显示肿块与其周围脏器的关系,对发现有无淋巴结转移、肝和肺转移均有较大帮助。良性肿瘤多呈均质性包块,囊壁薄、光滑;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向周围浸润或伴腹水。 (2)肿瘤标志物:CA(上皮性卵巢癌)、AFP(内胚窦瘤)、HCG(原发性卵巢绒癌)、雌激素(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睾酮(睾丸母细胞瘤)升高对诊断及病情监测有价值。 (3)腹腔镜检查:能够了解患者盆、腹腔内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4)细胞学检查: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找癌细胞对Ⅰ、Ⅱ期患者确定分期有意义,若有胸水抽取胸水检查确定有无胸腔转移。 2.卵巢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卵巢瘤样病变(包括滤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化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单纯囊肿等);输卵管卵巢囊肿;妊娠子宫;子宫肌瘤等;巨大卵巢囊性肿瘤应与腹水鉴别。 A.CE B.雌激素 C.AFP D.CA E.β-HCG 1.上皮性卵巢癌应检测的肿瘤标记物是
『正确答案』D
2.卵巢内胚窦瘤应检测的肿瘤标记物是
『正确答案』C
3.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异位症:常有进行性痛经,B超、腹腔镜检查是最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有时需剖腹探查才能确诊。 (2)生殖器结核:多有肺结核史,常见于年轻、不孕妇女,伴月经稀少或闭经。妇科检查肿块位置较高,界限不清,不活动。胸部及胃肠X线检查、腹部B超检查多可协助诊断,必要时行剖腹探查。 (3)盆腔非生殖道肿瘤:腹膜后肿瘤、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等。 (4)转移性卵巢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肾形、活动的实性肿块。可来自胃肠道、乳腺等。 (5)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常有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妇科检查子宫多活动受限,附件区有不规则包块或片状增厚、压痛。抗生素治疗可缓解症状,使肿块缩小。 (六)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见表
鉴别内容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年龄
20~50岁
<20岁或>50岁
病程
长
短
包块特点
单侧多、囊性、
双侧多、实性或囊实性、不规则、固定、后穹窿实性结节
腹水
无
血性腹水
一般状况
好
恶病质
BUS
边界清晰、液性暗区
界限不清、液性暗区内杂乱光团
CA(>50岁)
<35
>35
(七)并发症 1.蒂扭转: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约10%的卵巢肿瘤并发蒂扭转。 2.破裂: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 3.感染: 4.恶变: (八)治疗 1.良性肿瘤 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除非疑为卵巢瘤样病变。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对侧卵巢情况决定手术范围。对年轻患者应行肿瘤剥除术,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围绝经期妇女可行单侧附件切除或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应明确肿瘤良恶性,剖视肿瘤,并行冷冻切片组织学检查。 2.恶性肿瘤 治疗原则以手术和化疗为主,辅以放疗及其他综合治疗。 (1)手术:手术目的和范围应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卵巢上皮性癌早期(FIGOⅠ~Ⅱ期)应行全面分期手术,包括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全面探查盆、腹腔,对可疑病灶及易发生转移部位多点活检;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保留生育功能(保留子宫和对侧附件)的手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患者年轻,有生育要求;②Ⅰa期;③细胞分化好(G1)或交界性肿瘤、非透明细胞癌;④对侧卵巢外观正常、剖探阴性;⑤有随诊条件。肿瘤细胞减灭术适用于晚期卵巢癌,术式与全面分期手术相同,手术目的是尽量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残余病灶越小越好,残余肿瘤直径小于1~2cm为理想手术。 恶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常为单侧,对化疗敏感,因此,对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只要子宫及对侧附件未受累,无论分期早晚,均应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即仅切除患侧附件,同时行全面分期手术。 恶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Ⅰ期、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可考虑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无生育要求者应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晚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2)化学治疗:卵巢上皮性癌对化疗较敏感。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和暂无法施行手术的晚期患者。除Ⅰa期、高分化的低危类型上皮性癌以外,其他均应化疗。多采用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TC方案(紫杉醇+卡铂)、TP方案(紫杉醇+顺铂)、PC方案(顺铂+环磷酰胺)。化疗途径可采用静脉化疗或(和)腹腔化疗。 化疗疗程数早期患者一般为3~6个,晚期患者为6~8个。 恶性卵巢生殖细胞及性索间质肿瘤常用化疗方案:BEP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BVP方案(博来霉素+长春新碱+顺铂)、VAC方案(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疗程数同卵巢上皮性癌。 常用化疗方案: PC方案——上皮性癌 VAC方案——生殖细胞肿瘤 (3)放射治疗:无性细胞瘤对放疗最敏感,颗粒细胞瘤中度敏感。但由于无性细胞瘤患者多年轻有生育要求,放疗已较少应用,仅作为手术和化疗的辅助治疗。放疗对于卵巢上皮癌的治疗价值尚有争议。 (4)生物治疗:尚处在实验室或临床试验阶段。可分为三类:免疫治疗、肿瘤增殖病毒治疗和基因治疗。 (九)随访与监测 卵巢癌易复发,应长期随访和监测。术后1年内每月1次;2年每3个月1次;3~5年视病情每4~6个月1次;5年以后者每年1次。应详细复习病史,仔细体格检查,排除复发;定期检查肿瘤标记物;必要时可行盆腔B型超声检查、CT、MRI或PET等检查。 分泌女性激素的卵巢肿瘤是 A.无性细胞瘤 B.颗粒细胞瘤 C.畸胎瘤 D.内胚窦瘤 E.浆液性囊腺瘤
『正确答案』B
良性卵巢肿瘤伴右侧胸水形成可见于 A.浆液性囊腺瘤 B.粘液性囊腺瘤 C.卵泡膜细胞瘤 D.纤维瘤 E.皮样囊肿
『正确答案』D
纤维瘤:为较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占卵巢肿瘤2%~5%,多见于中年妇女,单侧居多,中等大小,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坚硬。偶见患者伴有腹水或胸腔积液,称梅格斯综合征(Meigssyndrome),腹水经淋巴或横膈至胸腔,右侧横膈淋巴丰富,故多见右侧胸腔积液。手术切除肿瘤后,胸腔积液、腹水自行消失。 女,20岁。夜间排尿后突然右下腹剧痛,随后恶心、呕吐。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10天前。妇科检查子宫右侧可触及手拳大小囊实性包块,触痛,推移后疼痛加剧。首先考虑 A.输卵管妊娠破裂 B.急性阑尾炎 C.急性附件炎 D.卵巢囊肿蒂扭转 E.卵巢黄体破裂
『正确答案』D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