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立医院古中医门诊临床病案分享20

2021-9-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权威扁平疣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13050.html

由于临床过于繁忙,好久没有与大家一起分享临床病案,感谢我科蔡力、陈萍、张璐等青年医师及另外两位见习大学生参与到临床病案整理工作中,才使得本期病案分享能够与广大同道见面。本期病案主要包括晚期胆囊癌胰腺转移案;畏风怕冷18年案;心悸出汗10年案;过敏性鼻炎伴哮喘案;晚期肝硬化伴反复鼻衄案,期望通过病案分享让同道有所裨益,更期望抛砖引玉得到广大同道的指正。

胆囊癌胰腺转移病案

患者,邱某某,女,48岁,诊断胆囊癌胰腺转移,医院予以胆囊切除,因胰腺肿瘤切除困难而未能切除,当时预测患者生存期3月以内,未行其他治疗,嘱回家修养。患者在家休养2月后经他人介绍到我门诊就诊。

首诊时间:年5月26日

刻诊:疲软乏力,流冷汗,怕冷,无发热,口干无口苦,纳尚可,二便正常,睡眠欠佳,舌淡有齿印,苔白厚腻,脉沉细。

诊断:胆囊癌胰腺转移

处方:软肝利胆汤+四逆汤加减×7剂

黄芩5.0g姜半夏15.0g生晒参12.0g垂盆草30.0g

夏枯草20.0g牡蛎30.0g丹参20.0g制元胡10.0g

片姜黄10.0g甘草5.0g制山茱萸30.0g黄芪30.0g

当归15.0g巴戟天20.0g柴胡10.0g(因考虑患者首诊,故暂先以巴戟天20可温阳,而暂缓应用四逆汤)

复诊时间:年6月2日

现病史:诉精神好转,出汗减少,睡眠好转,纳可,舌淡红苔白腻,有齿印。脉沉弱

处方:守前方改巴戟天30.0g

复诊时间:年6月9日

现病史:诉双下肢乏力,睡眠欠佳,纳可,舌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沉弱

诊断:胆囊恶性肿瘤胰腺转移

处方:己丑六君汤加减×7剂

炙甘草30.0g干姜10.0g生晒参12.0g仙鹤草30.0g

柴胡10.0g黄芩5.0g清半夏10.0g山慈姑10.0g

制山茱萸20.0g制五味子5.0g白术30.0g

复诊时间:年6月16日

现病史:诉有出汗,阵发性,双下肢稍酸,纳可,舌胖有齿印,苔白腻,脉弱

处方:四逆汤+软肝利胆汤×7剂

生晒参12.0g垂盆草30.0g夏枯草20.0g牡蛎30.0g

丹参20.0g制元胡10.0g片姜黄10.0g炙甘草20.0g

制山茱萸30.0g黄芪30.0g当归15.0g附子10.0g

柴胡10.0g干姜10.0g山慈姑10.0g黄芩5.0g

复诊时间:年6月23日

现病史:诉出汗较前有好转,四肢酸软较前减轻,纳可,服药无上火,二便正常,舌胖有齿印,苔白腻,脉弱。

处方:守前方加减×7剂

垂盆草30.0g夏枯草20.0g牡蛎30.0g丹参20.0g

制元胡10.0g片姜黄10.0g炙甘草20.0g

制山茱萸30.0g黄芪30.0g当归15.0g附子10.0g

柴胡10.0g干姜10.0g山慈姑10.0g黄芩5.0g

仙鹤草30.0g生晒参12.0g

复诊时间:年6月30日

现病史:诉偶有阵发性下肢出汗,四肢酸软以活动后明显,纳可,口干时有酸,二便正常,舌胖有齿印,苔白腻稍黄,脉细弱。

处方:守前方改附子15g干姜15g×7剂

夏枯草20.0g牡蛎30.0g丹参20.0g制元胡10.0g

片姜黄10.0g炙甘草30.0g制山茱萸30.0g

黄芪30.0g当归15.0g附子15.0g柴胡10.0g

干姜15.0g山慈姑10.0g黄芩10.0g仙鹤草50.0g生晒参12.0g制五味子5.0g垂盆草30.0g

复诊时间:年7月7日

现病史:诉阵发性出冷汗,无疲乏、酸软,纳可,二便正常,纳眠可,舌胖有齿印,苔白腻,脉细弱

处方:守前方加五味子10g浮小麦30g×7剂

垂盆草30.0g制五味子5.0g牡蛎30.0g丹参20.0g

制元胡10.0g片姜黄10.0g炙甘草30.0g浮小麦30.0g

制山茱萸30.0g黄芪30.0g当归15.0g附子15.0g

柴胡10.0g干姜15.0g山慈姑10.0g黄芩5.0g

仙鹤草60.0g生晒参12.0g制五味子5.0g

复诊时间:年7月14日

诉阵发性汗出较前好转,纳眠可,舌胖有齿印,苔白腻,脉弱。

处方:守前方加减×7剂

垂盆草30.0g制五味子10.0g牡蛎30.0g丹参20.0g

制元胡10.0g片姜黄10.0g炙甘草30.0g浮小麦30.0g

制山茱萸30.0g黄芪30.0g当归15.0g附子15.0g

柴胡10.0g干姜15.0g山慈姑10.0g黄芩5.0g

仙鹤草60.0g生晒参12.0g

复诊时间:年7月21日

诉仍有汗出,纳眠可,精气神体力可,二便正常,舌胖有齿印,苔白,脉细弱

处方:守前方加减×14剂

垂盆草30.0g制五味子10.0g牡蛎30.0g丹参20.0g

制元胡10.0g片姜黄10.0g炙甘草30.0g浮小麦30.0g

制山茱萸30.0g黄芪30.0g当归15.0g附子15.0g

柴胡10.0g干姜20.0g山慈姑10.0g黄芩5.0g

仙鹤草60.0g生晒参12.0g

复诊时间:年8月4日

现病史:诉出汗正常,吹风后有双下肢酸软,打空调时无影响,纳眠正常,自觉无明显不适,二便正常,体重上升2斤,无怕冷,舌胖有齿印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弱。

处方:守前方加减×14剂

牡蛎30.0g丹参20.0g制元胡10.0g片姜黄10.0g炙甘草30.0g浮小麦30.0g制山茱萸30.0g黄芪30.0g当归15.0g附子15.0g柴胡10.0g干姜20.0g山慈姑10.0g黄芩5.0g仙鹤草60.0g生晒参12.0g制五味子5.0g

复诊时间:年8月18日

现病史:诉偶有睡眠欠佳时头昏,无明显乏力,纳食正常,偶有手术切口体位转动时痛,无怕冷,舌胖有齿印,苔白腻,脉细弱。

处方:守前方加减×7剂

牡蛎30.0g丹参20.0g垂盆草30.0g片姜黄10.0g炙甘草40.0g制山茱萸30.0g黄芪30.0g当归15.0g附子20.0g

柴胡10.0g干姜20.0g山慈姑10.0g黄芩5.0g

仙鹤草60.0g生晒参12.0g制五味子5.0g

注:软肝利胆汤为国内著名经方肿瘤大家王三虎教授治疗肝胆胰腺肿瘤的基本方,该方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而成。小柴胡汤仅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这常用的七味药,但有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和解表里,疏利枢机,恢复升降,通条三焦,疏肝保肝,利胆和胃等功能,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与肝郁脾虚、湿热蕴毒,枢机不利的病机相符,故王老师依据多年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创立肝癌主方软肝利胆汤。作为院医院广泛应用,药性平稳,除治愈个案外,一般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复发转移,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建立了遍及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长期用药患者群。因此,该患者仍然选择软肝利胆汤为基础方,但患者疲乏明显伴出冷汗,怕冷,舌淡苔白腻,脉弱,一片阳虚之象尽显,故加用四逆汤温阳散寒。故患者岁为恶性肿瘤晚期,虽然预测生存期约3月但经治疗后患者整体状态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可,目前已经术后存活5月余,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该患者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疗效在于我将王三虎教授临床经验和师父吕英教授对肿瘤的认识进行糅合,且不失中医辨证施治之基本精神。

畏风怕冷18年案

患者,郑某某,女性,57岁,18年前行子宫、卵巢切除手术,术后出现怕风、怕冷反复感冒至今18年,曾四处求医服药无数,了无功效,经门诊治疗1月半而得以缓解,患者家属感慨不已说患者18年来第一年夏天可以开门开窗,第一年夏天可以穿短袖。

首诊时间.5.20,刻诊:怕冷,稍冷后易咽部不适,鼻塞流涕,怕风,四肢怕触冷物,怕吃冰冷食物,睡觉时需将周围物品以吹风机吹暖方感舒适,但自我感觉不冷(矛盾点),阵发性烦热汗出,汗出后又有怕冷怕风不适,自觉无明显疲软,无口干口苦。上述病症以天热时明显,天冷反好转(矛盾点)。冬天穿衣如常人,夏天需着更多衣物。纳食正常,二便正常,睡眠依赖安定。脉尺弱,寸关稍强,舌稍红,苔白有裂纹。

诊断:神经功能紊乱阴阳失调

处方:桂枝汤+附子、黄芪7剂

桂枝20g白芍60g附子20g黄芪60g炙甘草40g

.6.7第二诊,诉烦热咽痛较前好转,仍风吹则咽痛不适,脉细弱,舌稍红,苔白有裂纹。

处方:首前方+肾四味7剂

桂枝10g白芍30g附子10g黄芪30g菟丝子30g枸杞子30g补骨脂30g淫羊藿30g

细辛6g炙甘草20g

.6.14第三诊,诉出汗减轻,怕冷好转,服药期间大便溏,日两次,舌郁红苔白燥有裂纹。

处方:首前方加减7剂

桂枝15g白芍20g附子10g黄芪30g菟丝子20g枸杞子20g补骨脂20g淫羊藿20g

清半夏20g炙甘草20g

.6.23第三诊,诉近3日出汗较多,不怕空调(怕冷好转),纳可,舌郁红苔白腻脉细弱。

处方:葆青汤7剂

仙茅10g巴戟天10g黄柏30g知母30g当归10g制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百合30g

生地黄30g浮小麦30g牡蛎30g龙骨30g制山茱萸30g制五味子10g麦冬30g

怀牛膝15g生晒参12g淫羊藿10g甘草10g

.8.25第四诊,诉目前已不怕冷,汗出正常,无明显疲软,近两月无感冒,无鼻塞流涕,诉有颈椎病,颈部痛,双上肢麻痛,纳可,睡眠欠安,二便正常。

诊断:颈椎病

处方:桂枝汤加减7剂

桂枝10g白芍30g赤芍20g威灵仙20g骨碎补30g炙龟甲24g伸筋草20g片姜黄10g

防风5g透骨草15g鸡血藤30g制元胡20g豨莶草30g葛根60g炙甘草20g

注:患者子宫卵巢切除术后出现怕风怕冷表现,存在少阴不足卫气不固之象,但又非单纯怕风怕冷,患者以夏天以上症状明显,并且冬天不怕冷且穿衣同常人,提示存在营卫不和,故予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予以黄芪益气固表,予以附子温少阴,卫气源于脾焦宣发于肺根于肾,桂枝汤加黄芪、附子既调和营卫治其表,又顾护卫气之源和根,首诊见效后加用肾四味进一步加强补肾填精,滋阴助阳。后患者营卫得以调和,但考虑子宫卵巢切除多年,阴阳失调日久,故应用著名民间中医王幸福之经验方葆青汤滋阴补阳,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予以善后,而患者病情得以痊愈。

心悸多汗案

患者楼某某,女,72岁,心悸多汗10余年,曾更医就诊服药无数疗效不佳。

首诊时间年7月28日,刻诊:面色萎黄,心悸,汗多(自汗、盗汗均有),头发经常汗湿,腰腿酸软,偶有下肢浮肿,有头昏,多梦易惊易醒,舌稍红苔薄白,脉弱

处方:止汗效方+酸枣仁山茱萸7剂

处理:白术10g防风5g枸杞子10g制五味子10g瘪桃干10g浮小麦30g茯苓30g酸枣仁30g制山茱萸20g炙甘草20g黄芪15g

二诊时间:年8月11日,患者诉出汗、疲乏好转,腰酸好转,睡眠较前好转,舌郁红苔薄白,脉弱。患者补诉五心烦热明显。

处方:守前方加乌梅20g骨碎补30g牛膝15g

白术10g防风5g枸杞子10g制五味子10g瘪桃干10g浮小麦30g茯苓30g酸枣仁30g制山茱萸20g炙甘草20g黄芪15g乌梅20g骨碎补30g怀牛膝15g

三诊时间年8月22日,患者诉出汗减少,疲乏好转,五心烦热减轻,睡眠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心悸仍有发作(动态心电图提示偶发室上性早搏)

处方:守前方加丹参20g

四诊时间年8月29日,患者诉稍有汗出(皮肤湿润感,既往头发均汗湿),睡前偶有五心躯干热轻(既往昼夜持续),心悸减轻,疲乏无力减轻,双下肢无酸软,睡眠可,头昏减轻,耳鸣已愈(既往夜间耳鸣如蝉不休),面色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弱。补诉有口干,牙龈上火。

处方:守前方改乌梅30g牛膝20g×7剂

白术10g防风5g枸杞子10g制五味子10g瘪桃干10g浮小麦30g茯苓30g酸枣仁30g制山茱萸20g炙甘草20g黄芪15g乌梅30g骨碎补30g怀牛膝20g

注:止汗效方为徐苏老师经验方,由玉屏风散加浮小麦、茯苓、五味子、枸杞子、瘪桃干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滋阴敛汗之功效,在临床上稍作加减对自汗、盗汗之属于虚证疗效确切且见效快。该患者自汗、盗汗,面色萎黄,心悸、睡眠多梦,腰酸腿软,气阴不足之象尽显,考虑患者睡眠多梦易惊,故予以止汗效方加酸枣仁、山茱萸既滋阴心肝之阴,又酸收敛汗安神,患者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但诉存在五心烦热,辨证为相火外泻,予以乌梅(白冰糖)、骨碎补、牛膝降相火,复诊时相火得将,五心烦热得以缓解,同时加用养血活血凉血之丹参后患者心悸得以缓解,最后复诊时患者诉10余年之耳鸣亦得以治愈实是疗效意料之外。

过敏性鼻炎并哮喘案

患者,邱某某,女,59岁,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起搏器植入史,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过敏性鼻炎,哮喘反复发作;抗过敏、解痉平喘等治疗效果欠佳,今予中药治疗半年余整体体质及鼻炎哮喘均显著改善。

首诊时间-2-2日,刻诊:凉风吹后易打喷嚏,活动后易喘气,纳可,精神可,易口腔溃疡,睡眠欠佳,二便正常,腰酸,舌胖质鲜红,苔薄白,有裂纹,脉弱。

诊断: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处方:新加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加减7剂。

白术10g当归10g柴胡5g

陈皮5g升麻5g甘草10g

生地黄10g白芍10g金银花10g

连翘10g苍耳子10g辛夷花(免煎):1包

细辛6g白菊花10g黄芪30g

生晒参12g

-2-2日至-4-5日上方加减治疗后患者无明显打喷嚏,活动后喘气较前明显好转,无明显口腔溃疡,舌淡红,苔薄有裂纹,脉较前有力。

-4-12日患者诉晨起有流涕明显,舌嫩红有裂纹,脉细较前有力。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肾四味加减2诊14贴

生晒参15g炙甘草20g菟丝子30g

枸杞子30g补骨脂30g淫羊藿30g

附子10g炙麻黄6g白芷10g

细辛6g

-4-27日,患者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刻诊:诉咽痒痛,有喘气,有痰,怕冷,有恶心感,脉细弱。

诊断:西医诊断:哮喘急性发作,中医诊断:喘证。

处方:虚化小青龙汤7剂。

细辛9g清半夏20g干姜15g

制五味子10g紫菀20g款冬花20g

炙甘草30g桂枝15g赤芍20g

制山茱萸20g龙骨30g牡蛎30g

煅磁石30g麻黄5g附子15g

生晒参18g

上方服2剂后于-4-29日患者家属代诉咽痒痛好转,喘气明显缓解,仍痰多难咳出,胃恶心好转,舌脉同前。处方:守前方,并予鲜竹沥口服液3盒sig:20mlpotid止咳化痰治疗。

-5-5日,患者喘气时有发作,咽痒痛好转,痰不易咳出,面色白,舌淡红有裂纹,脉细弱。

处方:射干麻黄汤加减7贴

-5-10日患者诉喘气未发作,夜间无哮喘发作,无咽喉痒痛,无痰,流涕好转,仍痛较明显,以早晨明显,下午诉乏力好转,怕冷怕热,胃部有烧灼感,纳食尚可,怕风,面色白,舌鲜红苔薄白有裂纹,脉弦数。

诊断:喘证(脾肾两虚)

处方:参赭镇气汤加减+山药纳气汤加减2诊14帖

炒白术10g陈皮5g白芍10g

玄参10g煅赭石30g炙甘草6g

生晒参15g芡实20g制山茱萸20g

龙骨30g牡蛎30g紫苏子10g

山药30g

-5-24日

患者诉活动后有喘气,精神体力较前好转,打喷嚏较前好转,纳可,进食后稍饱胀,面色白,舌偏红有裂纹脉细。

处方:参赭续气汤加减7贴

玄参10g煅赭石30g炙甘草6g

生晒参15g芡实20g制山茱萸20g

龙骨30g牡蛎30g紫苏子10g

山药30g细辛3g炙麻黄3g

炒白术10g熟地黄30g砂仁6g

白芍20g

-5-31日,患者诉喘气明显好转,稍受凉后咽痛,流鼻涕,体力好转,纳可,面色白,舌偏红有裂纹脉细较前有力。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7贴

白术10g当归10g生晒参12g

柴胡5g陈皮5g升麻5g

甘草10g生地黄10g白芍10g

金银花10g连翘10g苍耳子10g

辛夷花(免煎):2g炒蒺藜10g细辛3g

白菊花10g黄芪30g

-5-31日至-8-16日,一直予补中益气汤加减调整治疗,患者无急性哮喘发作,近期-8-16复诊患者诉近期体力较前明显好转,无喘气,目前上楼梯无喘气,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数。继续予补中益气汤加减7帖,培元固本散1剂,服毕停中药。

注:患者过敏性鼻炎,哮喘,平素常有打喷嚏,流涕,活动后易气喘,究其原因,乃是久病体虚,与肺脾两脏关系密切。肺气虚则卫阳不固,易受病。而肺气之充实有赖于脾化生水谷之气以供养。脾气虚,则清阳不清,鼻失温养。喘者,为气促不足以息,之所以抬肩,是频频提气以自救,若中气充足,则能使肺开合有力,宣降有度,则不存在喘促之症。故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健脾益气,升清化湿。经过上述治疗2月,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4-5日复诊,打喷嚏,流清涕,活动后气喘均明显好转。-4-27日复诊出现哮喘急性发作,辩证表寒里饮,予虚化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化寒饮。服汤1周后表寒减轻,仍有里饮,改射干麻黄汤化饮平喘兼以解表。1周后表寒已解,患者体虚伴气喘,考虑脾肾两虚,更改药方为参赭续气汤、山药纳气汤固补肾健脾定喘治疗。3周后患者复诊气喘已平,少许流涕,续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健脾益气,升清化湿。-5-31日至-8-16日,一直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体力较前明显好转,上楼梯无喘气,无流涕,无打喷嚏,予续服补中益气汤加减1周兼培元固本散1剂善后。

肝硬化反复鼻衄案

患者管某某,男,54岁,隐源性肝硬化,失血性贫血,既往有多处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反复鼻出血(鼻衄)史3-4年,加重6月余,出血频繁,量多,约一周2医院五官科填充治疗,为进一步巩固治疗五官科建议中医治疗。

首诊时间-2-16日,刻诊:反复流鼻血3-4年余,纳可,睡眠可,大便时干时溏,无疲软,口干不欲饮,无口苦,面色萎黄,喜甜食物,医院填充治疗。有胃出血病史。舌嫩红少苔,脉弱。

诊断:肝硬化,鼻出血(鼻衄)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7帖

黄芪45g当归15g白术10g

生晒参9g升麻5g柴胡5g

黄芩10g制大黄10g白茅根30g

芦根20g桑白皮20g仙鹤草50g

-2-23病史同前,上周有鼻出血2次,怕冷,轻度乏力,纳可,诉听力较前好转,舌淡苔白脉细。

处方:当归补血汤+理中汤加减7帖

黄芪45g当归15g白术10g

生晒参15g怀牛膝20g姜炭20g

小蓟10g仙鹤草50g

-2-23至-3-22一直当归补血汤+理中汤加减治疗后-3-30复诊诉上周无鼻出血,自觉疲软乏力,纳可,睡眠可,怕冷好转,无口干口苦,大便正常,舌淡少苔脉较前有力。

改处方软肝利胆汤加减7帖

黄芩10g姜半夏10g生晒参15g

垂盆草30g夏枯草20g牡蛎30g

炙鳖甲24g甘草5g制女贞子20g

墨旱莲20g制山茱萸20g柴胡10g

-3-30至-4-12一直软肝利胆汤加减治疗,-4-19复诊又出现鼻出血。

-4-19诉上周有鼻出血1次,时间持续2小时,面色萎黄,舌脉同前。

处方:当归补血汤加减7帖

黄芪30g生地黄30g桑叶30g

当归30g怀牛膝20g熟地黄30g

白茅根30g小蓟10g三七粉(免煎)2.0袋

仙鹤草60g

-4-19至-5-24日期间一直服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

-5-24诉上周有鼻出血一次,诉乏力明显,活动后有气喘,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7帖

生晒参9g白术10g陈皮5g

升麻5g当归10g柴胡5g

巴戟天10g锻磁石30g枸杞子15g

仙鹤草60g怀牛膝20g黄芪30g

-5-24至-8-25期间服补中益气汤加减,患者诉无鼻出血,纳食可,睡眠可,无乏力,二便正常,期间曾查血常规提示Hb45g/L(-7-14),建议患者住院治疗,患者拒绝,基本以上方加减治疗至今,目前查血常规Hb54g/L(-8-15日)。

注:患者隐源性肝硬化,曾反复消化道出血病史,目前反复鼻衄,近半年加重反复每周鼻出血,次频,量多,医院填充治疗,久病为虚为劳。气为血之帅,血证之病机无非气盛血热迫血妄行或气虚无以摄血而至血妄行,治疗之要在于调气,患者初诊时面色萎黄,低声懒言,舌嫩红少苔,脉弱,气虚不摄虚之象尽显。该患者虽然在总体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回顾整个治疗过程仍然存在不足和走了一些弯路。首诊时气不摄血之象尽显,只需益气摄血补血即可,但仍拘于既往治疗鼻衄之经验而加用凉血降肺之药,因此疗效并不满意,好在及时调整尽直投以加减当归补血汤联合理中汤健脾益气摄血止血兼以补血,约历时1月鼻衄逐步缓解终至不发。患者鼻衄缓解后,仍存在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但固步于肝硬化而改服软肝利胆汤调肝脾,疏气血,故再次出现鼻衄发作。继续回归正途应用加减当归补血汤补气摄血,益气补血止血,鼻衄再次得以痊愈,患者反复鼻衄其根本原因当为脾气虚,固摄无力,统摄无权,致血溢脉外,故投以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固本治疗以善后。加减当归补血汤为傅青主治疗崩漏出血高效方,当归黄芪气血双补,生地凉血补血,三七乃止血圣药,止血不留瘀,加入桑叶者,所以滋肾之阴,又有收敛之妙。仙鹤草大剂量应用为止血之妙药,更有补虚强体之功,干祖望干老盛赞仙鹤草乃中药之激素,而加用怀牛膝既补肝肾又引血下行,全方配合益气摄血,补气养血止血。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zqszy.com/zgayf/117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