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牧师母腹中的微笑纪录片子宫日记

2022-7-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子宫日记:生命保卫战

亲爱的家人,关于堕胎的问题,推荐王怡牧师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我妻子怀孕后,好几位朋友推荐我看《子宫日记》。我承认,从未有一部纪录片如此震动我的身体灵魂。我也不讳言,这篇文章的每个字,都为了向一切已做父母、将做父母和不打算做父母的人,推荐这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出品的片子。

犹太人和基督徒都认为生命是从母腹中开始的。胚胎是人,这一观念在《圣经》中最直接和生动的描述,是《诗篇》第篇。我在孩子出生后,抓起笔来想要赞美,我就发现,世上已不可能有更美的文字,超过这样的诗句: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

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

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你隐藏。

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

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

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

只是中国人这一百多年的经验,对于文学可以承载真理,早就伤透心了。尤其是诗歌,诗歌和真理怎么可能有关系呢。甚至一些基督徒对《圣经》也可能有一种实证主义倾向,下意识的认为叙事一定比抒情更接近真理。尽管预表基督最多的经文,并不在叙事体中,而是在诗歌里。宇宙中若没有真理,母腹中就没有生命。那么一切文字,连数学定理也是虚无的。休谟说,没有一个科学家可以从逻辑证实,明天的太阳一定会升起;也没有医生可以告诉你,母子一定平安。太阳升起,婴孩降世,哪怕一个科学主义的知识论也要承认:除非相信,不然没有确据。

反过来,宇宙间有一位神,一切文字就都是真理的载体,都被他使用,在历史中将他向人显明。但人总要软弱的,我没看《子宫日记》之前,常忍不住担心:孩子会健康吗?出生会顺利吗?妻子生产的苦楚她能经受吗?流产、难产、大出血、畸形、兔唇,唐氏综合症……天下的准爸爸都知道,这些词汇真的很难从你的脑海里被彻底交托出去。但我看见这部纪录片,我就像伸手探入主耶稣肋旁的使徒多马一样,知道诗篇篇是又真又活的真理。我知道孩子在那里,万世之前在上帝的智慧中被创造的一个孩子,已经在那里。他进入这有限的时空,他有身体也有灵魂。他不是将来时的,而是和我一样的人。是天父的孩子,将要托付给他的父母。我再转回去读上面的诗句,我就得到医生不可能给出来的一种确据。世上没有更美的句子,可最重要的,是世上没有更真实的句子。

我就祷告,求神按他的旨意成全。孩子若降世,他的今生就托付给我和妻子,成为耶和华所赐的产业。孩子若死亡,他就越过尘世中与他父母的关系,尘土归于尘土,“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从那一刻起,我满心欢喜的晓得:孩子已经在那里,而我已经爱他。我对妻子说,我已凭着信心成为父亲。因为胚胎是人,我和孩子的生命关系,我们做父母的爱,哪怕以出生为结束,仍要感谢主,因为不是以出生为开始。

但犹太-基督信仰以外的人,却会喃喃自语,说诗歌固然美好,现实却如此残酷。今天,全世界每年有大约6千万人次堕胎,还有无数新生儿在各种漠视生命的体制与文化下被杀害或遗弃。后现代的这一幕,与二千年前的希腊和罗马时代也惊人的相似。基督化之前的地中海哲学伟人们,面对胎儿和新生婴儿时,他们的良知与伦理观,就如石头一样刚硬。罗马杰出的法学家西塞罗,曾以《十二铜表法》为依据,来论证“杀死残疾婴儿”是正当的。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弃婴,如俄狄浦斯王和挑起特洛伊战争的帕里斯王子等。你甚至可以说,希腊文化就是一种弃婴文化。在他们的文学中,你也几乎看不见对杀婴、弃婴、婴儿献祭或堕胎有丝毫的愧疚感。所以柏拉图在他的《国家篇》中,第一个主张城邦有权强迫妇女堕胎,免得人口过多。斯巴达为了大国崛起,干脆将每一个婴孩从母亲身边夺走,把那些赢弱的孩子扔进山谷。亚里士多德也在《政治篇》中效法他的老师,他说:“让我们立一条法律,不许畸形的孩子活下来”。

从对人类新生命的爱的回应看,这些被万世敬仰的人物,这些古希腊、古罗马的伟大文明,也和最野蛮的土著无异。他们开出了人类史上另一种对待生命的传统。可我只想一个问题,当他们的妻子怀孕时,这些哲学家会怎样度过那些兴奋而忧虑、盼望而惊惶的整整十个月呢?孩子若是出生才能称为人,父亲就只有孩子出生才能称为父亲。你若读过诗篇篇,或看过《子宫日记》,你就知道他们少掉了什么。他们少掉的不仅是十个月的作父亲的确据,他们少掉的乃是恩典。

普通超声波所看见的画面

恩格尔哈特在他的名著《生命伦理学基础》中,将那些持一种“没有恩典的道德观”的人,称之为“道德的异乡人”。尚未出生的孩子要么不是人,要么只是父母眼中的一个“异乡人”。可以擦肩而过,老死不相往来。这样一个欧洲,直到保罗将福音传至罗马,基督徒用了三百年的时间,一面争取自己的合法化,一面彻底改变了这一令人齿冷的“杀子文化”。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指出,摩西律法“禁止妇女堕胎和治死胎儿”。在新约中,耶稣的使徒们把使用药物等方式的人工堕胎,称为“邪术”。初代教会的《十二使徒遗训》中也规定,“不可堕胎、杀孩童”。年,罗马皇帝在一位大主教的深刻影响下,在欧洲史上第一次立法,全面禁止杀婴、弃婴和堕胎。从此,近二千年间,胎儿是人,不但是西方世界的一个伦理共识,更是无数代人的生命体验。

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达尔文主义、科学主义和社会主义把一个人间乌托邦的理想推到史上的最高峰。法西斯德国开始以优生学的名义,全面恢复希腊罗马时代对新生命的残酷筛选。这一作法甚至影响到了当时的英美等国。神学家和思想家朋霍费尔公开抨击法西斯的优生学,捍卫二千年的基督教伦理传统,他说:“摧毁母腹中的胎儿,就是侵犯上帝赐给这个刚成形生命的生存权利。”不久这位牧师参与反抗运动,终被希特勒处死。

半个多世纪了,围绕这一问题的立场,依然构成西方社会最尖锐的困境和公共政策辩论。尤其在美国,从年著名的“罗伊诉韦德”案以后,堕胎一直就是牵动道德、宗教和政治立场的一个核心议题。年之前,几乎所有州的法律都按清教徒的传统禁止堕胎。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布莱克曼在罗伊案判决书中说,以往禁止堕胎的主要理由有三个:一是清教徒时代人们对不正当性关系的普遍反对;二是出于对堕胎危险性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zqszy.com/zgayf/118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