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力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16-4-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高州:力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高州市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努力构建和谐文化,大力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进高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华,加快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至目前止,该市录入国家文物地图册的文物保护点204处,居全省县级市之首。1996年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来获国家级荣誉5次,获省级荣誉10屡次。
文物保护和发掘成效显著。1是抓好文物的保护与维修。一方面严格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和上级的要求,坚持保护原貌的历史性原则,对南皋学舍、长坡旧城遗址、宝光塔、艮塔、中山路历史商业骑楼街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维修。另一方面加快冼太文化公园的建设步伐,拆迁了冼太庙周边对其有影响的建筑物,征集了冼太文化公园的建设意见和建议并经专家和有关人员论证,肯定了冼太文化公园的建设内容,其中包括建设冼夫人纪念馆,修复昭宗祠,建设公园外围墙,建造冼太夫人铜雕像和冼夫人史迹大型浮雕等,将冼太文化公园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争取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上述工程已进入招投标程序,可望在近期开工兴白癜风原因修。2是重视文物的发掘和级别、品位的提升。最近在洛湛铁路高州段沿线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有关冼夫人军事活动的文物,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冼夫人的重要文物史料,使对冼夫人的研究从纯理论文献研究转到实物研究。近年来,该市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扩大文物保护单位的阵营,提高原有文化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品位,使原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1个上升至现在的33个。从2003年开始,该市就着手编写《高州市历史文化资源》(又名《高州文物志》),全集20多万字,行将付印发行。
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加强。1是坚持以市为主导,以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市、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络。实现市有综合性的文化馆、数字化的图书馆,镇有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化演出、科技推行、科普培训、体育文娱、老少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鼓励有条件的自然村建立文化活动场所,扶持村里建起“1室多用”的文化室。2是加强市博物馆、电影院、粤剧团、木偶粤剧团、戏院、冼太公园的软硬件建设,抓紧筹建冼夫人纪念馆。3是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实行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积极推动电视数字化工程。4是展开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同享工程建设,努力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同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年内争取建设两个镇级先行点。
大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是延续展开市区广场文化活动,并延伸到农村,以此带动镇、村、社区文化活动的展开。2是坚持“两为”方向,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3下乡”活动,扎扎实实地展开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影下乡,切实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影难的问题。3是实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和农村科技影片的放映,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1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养。四是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增加播放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优秀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大力宣扬先进文化。5是鼓励艺术创作,创新艺术创作情势,多出精品力作、多出农民脍炙人口的作品,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和精神粮食。6是展开多种情势的大众文化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白癜风产生的原因有益、便捷长效原则,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提倡大众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构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