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你方法对了吗逢周六中医专
2017-3-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中药服用百草堂国医馆服用时间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特性,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也是合理用药的要求。古代医家对此很讲究。《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一般中药汤剂,每日早晚二次分服。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1、清晨空腹服:因胃中没有食物,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因此可以迅速到达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2、饭前服:胃中亦空虚。驱虫药、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3、饭后服:胃中存在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合,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用。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4、特定的时间服: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安神药用于治失眠,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急性病则不拘时服。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服药方式1、顿服法:即一次将药服完,能迅速发挥药效,适用于治疗重病和胃肠道疾病。 2、频服法:即数次频饮或含咽,此法多用于咽喉疾病。3、冲服法:因沉香、木香等芳香药久煎影响药效,故先将药物置入杯中,趁热将汤药冲入杯内,温浸片刻后再服之。 4、调服法:此法多用于犀角、羚羊角、牛黄、田七等药物。一般将这些药物另行研成粉末,用适量汤剂调和或用水、酒、醋、蜂蜜、蔗糖等调匀服下。 5、送服法:丸、散、丹、膏等用温开水送服;祛寒药用淡盐水送服;活血化淤药用酒送服均可助药效。6、含化法:将药丸或药片含在口中,让其逐渐在口中溶化,以发挥疗效。服药冷热服药的冷热,多指汤剂而言。一般汤剂,所谓“汤者荡也,”故多宜温服。*若治寒证用热药,更宜热服。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还需服药后温覆取汗。*治热病所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都宜用温开水送服。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服药量1、一般疾病服用汤剂,多为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2、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3、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因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4、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药量小则对胃的刺激性小,不致药入即吐,多次频服,方可保证一定的服药量。
坐诊医生简介
赵慧芳个人简介
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师从国家工程院石学敏院士。曾医院康复科主任。从事临床科研三十余年,诲人不倦,博众家之长,务实勤学,临床经验丰富。期间发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2部,常年受邀于多家中医专家门诊。
擅长治疗:1.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腺肌症、不孕不育等)。2.男科病(前列腺炎、阳痿早泄、弱精证)。3.神经系统及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眩晕、头痛、神经性耳鸣、三叉神经痛、面瘫、带状疱疹及后遗痛;冠心病、高血压病等)。4.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证,强直性脊柱炎以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5.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哮喘、胃溃疡、肝炎、肝硬化、胆囊炎等)。6.中医辩证结合特效药物综合调理,减少肿瘤(淋巴癌、肺癌、食道癌、肝癌、子宫癌、卵巢癌等)因手术放化疗引发的后遗症,防转移,防复发。
预约指南:
1.坐诊时间:逢周六
2.坐诊门店:百草堂鹤年堂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