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丨怎样养好气血
2017-9-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每个女人都希望岁月在自己的脸上走的慢些,毕竟如花般的岁月是美好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身体机能是下降的,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面容呢?
好的气色、皮肤以及头发都有赖于气血的充足,而气血的充足则有赖于人体脏腑的健康。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下怎样养好气血吧。
关系
气是人生命运动之气,气也可细分为阴气和阳气。不同的脏腑内也有各自的气来维护其自身的运转。如胃气、肺气、心气……总得来说,气相对于血属阳,主动,可以温煦全身脏腑、组织。人体的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摄入的饮食营养转化来的脾胃之气一起组成。
血,可濡养全身组织、脏腑、皮肤,这点与气相同。只是气给的是动力,血给的是滋养。血的产生,一部分跟肾有关,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跟脾胃有关。因为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
后天的一切都需要有个健康的脾胃做支撑。所以,要想养好气血,必须先护好脾胃。
调胃
气血的调养,关键在脾胃。但并不仅仅与脾胃相关,因为脾胃的健康又受到肝的影响。同时,对于已经亏虚的气血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补益。而养气血,并不完全意味着补气血。养意味着将其生病的状态恢复正常,气血的问题同样分虚实。
调气气病实证多为气郁、气滞,通俗地说就是气的运行不畅通了,这种情况多是肝气郁滞,因为肝主管气的疏泄。
气滞之后,人们往往会易怒、胸胁胀满疼痛,如果影响了脾胃,就会出现胃脘胀满疼痛,或嗳气等症状,这被称为木(肝)克土(脾胃)。一般气滞而胃不舒服,可选用柴胡、香附、陈皮、枳壳、白芍、木香等疏肝平肝药物来治疗;中成药可选用舒肝和胃丸、香砂和胃丸、胃苏颗粒来治疗。同时,还应注意情绪的调节,不可生闷气。多与人沟通才会肝气舒畅。
而肝气郁滞后,人的脸色往往会发暗,还可以导致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这些疾病都会影响你的外在美丽。
气病虚症多为气虚,通俗地说就是气不够用,这样的人往往会觉得易疲劳,活动后身体的各种不适加重。面色也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恍白或萎黄不泽,同时还容易心慌、心悸。
需要注意的是,气虚的乏力和湿气的乏力不同,湿气的乏力舌苔是腻的,而单纯气虚的舌苔是薄白的。气虚的乏力活动后加重,湿气的乏力活动后缓解。治气虚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大枣类补气药材;常用的成药有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归脾丸等。
调血血病实证常为瘀血,瘀血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且疼痛的性质是固定不移的疼痛。如是月经见瘀血者,常伴有痛经、血块,甚至月经后错、闭经等证。
瘀血的发生,常常先因为气滞,而后产生瘀血。或者因为受寒,血行缓慢而成瘀。也有不少人因为嗜好辛辣,而内热太盛形成瘀血。
总之,瘀血产生后最容易对面部造成的影响是色斑,其次是皮肤干燥脱皮。治瘀血的常用药物有当归、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益母草等;常用成药为血府逐瘀颗粒、桂枝茯苓丸。
血病虚症就是我们常说的血虚,血虚有广义上的血虚即血的总量不足,但生化检查往往正常。还有狭义的血虚即通常我们说的贫血,这种情况生化检查往往可以直接查出红细胞明显减少。
血虚通常需要先搞清楚产生血虚的原因,是因为慢性疾病而暗耗过多,或不能摄入或转化营养而生血的原料不足,还是因为有出血性疾病而长期或大量失血造成血虚。
如果有慢性疾病,则应首先治疗慢性病,待疾病痊愈后,血虚也会好转。如果是出血性疾病,则应该先治疗出血并加以止血。常用的养血药有熟地、当归、白芍、制首乌、阿胶等;止血药有阿胶、仙鹤草、三七粉、地榆、小蓟、白茅根等。
调胃保护脾胃,其实很简单。从情绪上,应该心胸豁达,不让自己压抑、抑郁、紧张。从饮食上应该吃温和的东西,不吃过热、过冷的东西,少吃辛辣刺激的东西,少喝酒不酗酒,少喝浓茶咖啡。吃饭规律,不暴食暴饮。再加上适当地运动,就足够让你有一个健康的脾胃了。
今天的问题是:
有一女性病人,33岁,产后面部两颊生黄褐斑,伴有经前乳房胀痛,痛经,经期后错有血块。请问,此病人面部色斑的产生机理是什么?应该选用哪些药物来治疗?
提示:本期答案将在下期(周日晚)文章推送中公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