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史话宋词演义最好看的古典诗词解读4
2020-10-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绿色祛除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505.html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作者:李晓润
晏殊词都是小令,他的词集《珠玉词》没有一首长调。以晏殊的才学,完全可以把长调写好,但是他根本不愿意伤神动脑。柳永需要用长调来证明自己,晏殊没这个必要。
晏殊小令之中又以《浣溪沙》最擅长,除了前面两首脍炙人口的神作,下面几首也为人称道。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杆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太平宰相晏殊多少有些得意忘形,他以自己擅长描写富贵景象自矜。他写过“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很骄傲地对门生说,“穷人家有这景致吗?”
宋真宗把晏殊比作张九龄,张九龄最先看出安禄山有谋反野心,晏殊确实也象张九龄一样有一双慧眼。当时的杰出人才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王安石、张先、宋祁等人都是他的学生或门人,富弼还娶了他的千金。据说当时有人在晏府庭前写了一副对联:“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
也许是因为少年得志仕途顺利,晏殊难免盛气凌人。有一次他批评一位年轻随从办事不力。随从不服气在嘴里碎碎念。晏殊一气之下随手用朝笏打过去。随从的门牙被打断。那时没有补牙技术,这位随从自此狗窦大开,每天都有人要求参观,他的断牙成为汴京一景。
刘太后希望任命张耆为枢密使,晏殊表示反对。御史察言观色弹劾晏殊。天圣五年,晏殊从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南京应天府。晏殊大力扶持应天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坐镇。应天书院声名大震,和白鹿洞、石鼓、岳麓并称北宋四大书院。
庆历二年晏殊登上仕途最高峰,以枢密使加平章事,也就是兼任总理和国防部长。次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时还是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几乎囊括所有军政要职。在出身寒门的中国著名文人中,晏殊可谓登峰造极。
王安石做浙江鄞县县令时属下有个小吏汪元吉,汪元吉的儿子汪洙后来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汪洙编写过一组《神童诗》,其中说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晏殊很可能是汪洙这首神童诗的原型。
晏殊喜欢冯延巳词,自己的作品也和冯词风格接近。而欧阳修等人出自他门下,自然深受影响,所以晏殊实际上决定了宋词的发展方向。
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的《蝶恋花》是最完美的宋词之一。这首词的意境和历史地位都非常接近南唐中主李璟的《山花子》。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其中第一种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李璟、李煜和晏殊、晏几道都是著名的父子词人。李煜的传世作品在数量上远超李璟,但是骊山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李璟的得意之作已经堪称天工开物,李煜从未到达那个高度。晏殊父子同样如此,晏几道的才学几乎青出于蓝,但他未能继承晏殊的高华悠远。
晏殊在当时词坛的地位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他的词集中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从不随声附和。就像一个高傲的公主,从来不理睬别人的追求。中唐诗人张籍笔下的美女“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到了晏殊这里所有定情信物一律没收。
至和二年晏殊病逝于汴京。宋仁宗亲往祭奠,追赠晏殊为司空,谥“元献”。晏殊地位崇高,宋人一般尊称他为晏元献,我从未看见有人直呼其名。
《青箱杂记》说晏殊风骨清羸,不喜食肉,尤嫌肥羶,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下面这首《破阵子》就是没有脂腻气的范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词牌杀气腾腾,晏殊写的却是太平景象儿女情长。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和它非常接近。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在我看来这是张先最好的词,描述的也是宋朝最好的时光。北宋的张先就像盛唐的贺知章,他们的一生正好和王朝的全盛时期重叠,他们的寿命都很长,当他们离开的时候,王朝也开始走向衰亡。
宋仁宗皇祐二年,当晏殊在陕西长安知永兴军的时候,征辟张先为通判。张先比晏殊还大一岁,但晏殊却是他的老师。张先和欧阳修都是在晏殊做主考的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按照封建社会的伦理这是最正统的师生关系。现在偶尔也会出现研究生比导师年龄大的情况,旁观他们之间的进退揖让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张先中进士后做过宿州掾、秘书丞知吴江县和嘉禾判官。当他和老师晏殊在长安永兴军重聚的时候,两人都已是花甲老人。晏殊位极人臣,除了不曾做过皇帝,他没有任何遗憾,而张先始终沉沦,除了没有做过高官,他还有很多遗憾。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年之后清心寡欲的晏殊永垂不朽,而花天酒地的张先又活了三十年,直到九十岁才离开人间。
我认为张先寿命远超晏殊的原因可能是他虽然从未做过高官,但是一直不忘享受人生,有下面这首《天仙子》为证。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江西临川人晏殊虽然后来位极人臣,但小时候却是农家子弟,而浙江湖州人张先虽然官场不如意,但却从来没有节衣缩食的经历。太湖周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太湖士子考试做官通常是为了虚名而不是实利,一旦他们连虚名也看破了,就会象西晋张翰一样借口思念故乡莼菜鲈鱼挂冠归去。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对名利不是那么在意,他们反而在科举考场天下无敌。
这首《天仙子》历来为人所称道,尤其是“云破月来花弄影”。王国维《人间词话》赞道:“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翰林学士宋祁曾经写过一首《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他因此得名“红杏尚书”。有一天他慕名前去拜访张先。张家的看门人问他有何贵干。
宋祁说:“我想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可以吗?”
张先远远认出宋祁,赶紧出门相迎。
“原来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到了,请进!”
两人相对大笑。
张先一生风流放浪,“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就出自他的笔下。传说他年轻时曾经和一位小尼姑相好,老尼姑怕小尼姑被张先拐跑,把徒弟藏在湖心小岛上的一座高楼。张先自有办法对付,他每天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划船登岛,小尼姑放下梯子让他上楼。后来灭绝师太看出破绽,两人终被拆散。
张先写了《一丛花令》纪念这段情。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一丛花令》传诵一时,欧阳修尤其喜欢。他和张先是进士同年,可是已经多年未见,所以一再捎信希望会面。张先听说后从南方特意来京。欧阳修大排筵席并安排家人列队欢迎。家人问什么人需要这么隆重?欧阳修说: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因为《行香子》词中有名句“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先被人称为“张三中”。他觉得这个名号太普通,为什么不叫我“张三影”呢?“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和“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才是我的得意之作。世人遂称他为“张三影”。
除了他自己列举的“三影”,下面一首《青门引》中的“影”字也为人称道。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是善于养生拙于当官的典型。本来以他晏殊门生欧阳修同学的资历加上寿命超长,就算按部就班,最后混个省部级高干也顺理成章。但他离开晏殊后只做过屯田员外郎知渝州、知虢州、知安陆等地方官。治平元年,七十四岁的张先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后时常坐船往返杭州和故乡湖州之间。他的船上总有歌儿舞女花枝招展。运河两岸没钱娶妻的光棍群情激奋,要求河道官员禁止张先通行。
张先经常为官妓填词作文。其中一个官妓靓靓被他无意间忽略,写了一首诗向张先抱怨:“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张先于是填了双调《望江南》相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
人物误瑶台。醺醺酒,拂拂上双腮。
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苏轼来到杭州做通判后经常邀张先同游西湖,此时张先已经八十出头。有一天苏轼接到张先请柬去参加婚宴,他以为是张先的子孙成亲,到张家一看新郎竟是打扮得象南极仙翁的张先。张先当场为新娘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轼写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从此“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说法。
据说张先几年之后又娶一小妾。苏轼应邀赴宴并再次调侃张先“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不过这一次张先似乎没有以往高兴,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回应。
元丰元年,一生狂荡的张先驾鹤西归,享年八十九岁。
张先还写了很多清词丽句,比如“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何处断离肠,西风昨夜凉”。文学课老师一般都反对学生把名句从原作中单独提出,但名家名作太多,我们能记住名句已经不错。
除了词,张先的诗也有佳作,比如《题西溪无相院》。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对张先评价最高,他说:“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
比晏殊小八岁的欧阳修,阵容之强让人联想到王孟李杜王昌龄同时出现的盛唐。
本号长期征稿,稿酬从优,要求原创,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