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剂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
2021-2-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781490.html
杨某,女,61岁,干部,年6月14日初诊。病人自述患支气管哮喘30余年,每遇劳累、天气变化、吹风、受寒、受热时均易发作,以晚上发作为剧。每发时须端坐呼吸,不能躺卧,伴咳嗽吐痰。近年来,发作频繁,服氨茶碱和中药方皆无效,须用西药喷雾剂始能缓解。察之面色潮红,呼吸气粗,胸闷烦躁,咳嗽痰黄,黏滞于咽喉,为之难受不已,唾出方舒,口渴口苦,小便黄,大便偏干,饮食、精神尚可,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处以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皂荚丸加减:
处方:柴胡15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黄芩15克赤芍10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虎杖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牙皂10克五剂
年6月20日复诊:服药后,当晚气喘减轻,未用喷雾剂也能平卧,现活动后仍有些气喘、咳嗽,有少量痰,口干口苦,纳食可,大便通畅,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数。拟用大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白参10克枳实15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黄芩15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肉桂末3克(冲服)丹皮10克桃仁10克七剂
年6月29日三诊:哮喘、咳嗽已经基本消失,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舌暗红苔薄白,脉细缓。拟用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参蛤散加减为丸:
处方:柴胡15克,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赤芍10克,虎杖10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茯苓15克,肉桂5克,沉香5克,高丽参10克,蛤蚧1对,紫河车10克,牙皂5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五剂为蜜丸,每天2次,每次10克,一料药大约可以吃两个月
上方吃了三料,约半年后停药,至今未发作。
组方解读:我最早见到用大柴胡汤为主治疗哮喘,是在经方大师胡希恕的医案上,当时感到难以理解,一则因为《伤寒论》原文没有提到此方可以治哮喘,二则因为柴胡的药性是疏达、提升的,而咳喘一类的病需要沉降,认为药证不符。本案哮喘,我先后用过定喘丹、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等麻黄制剂,效果不显,最后才回想到用柴胡制剂。
仔细思考,小柴胡汤证的“胸胁苦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胸满烦惊”,与喘满的病机是相同的,即气机升降失常,《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也早有明训,畏其升提之性而不敢用于治疗哮喘,是没有读到《本经》的原文,更没有理解《伤寒论》制方之妙:乃以柴胡之升达疏畅,与半夏、枳实、芍药、龙骨、牡蛎之潜降酸收,相互配合,达到调节气机、治疗喘满的道理。
哮喘往往有顽痰阻塞气道,故患者时有黏痰卡住咽喉,必唾出为快,一诊光用大柴胡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痰之力尚嫌不足,故更合用《金匮》皂荚丸,力辟顽痰。二诊见哮喘趋于平缓,则改用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兼以补虚和活血。三诊更合以后世名方参蛤散补肾纳气,制成蜜丸长期服用,标本兼治,得以数年不再发作。
大柴胡汤本有大黄,本案以虎杖代替,因为虎杖近年来频繁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包松年先生认为:“据现代药理研究,虎杖可抑制多种细菌,消除炎症,虎杖甙水解后可生成大黄泻素,有轻泻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取其通腑,解除毒素对脏器的影响,腑气通则肺气降,毒素除则肺气宁。虎杖一名清血龙,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老慢支’常有肺郁血及肺纤维化形成,虎杖通过其活血作用,可改善肺循环及肺纤维化,促进肺脏功能的恢复。且虎杖有镇咳功效,可谓一药多功。”我用虎杖代替大黄的原因,还有一层考虑:即大黄必须后下,才有泻热通便的作用,煎药者往往难以精心做到这一点,疗效必然打折扣,而虎杖可以同其他药物同煎,不影响疗效,避免了煎药过程中的麻烦。
作者简介
彭坚,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委员,政协湖南省第九届常委。出版有中医学术著作《我是铁杆中医》,以60万字的篇幅总结了彭教授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擅长运用经方、古方、家传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用药简便验廉,深受患者欢迎。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我是铁杆中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