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唯一明确病因的癌症宫颈癌

2021-3-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年全球新发病例为52万左右,死亡17万,其中80%的新发病例在发展中国家,死亡的86%也在发展中国家。国家卫生部重大疾病调查数据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每隔两分钟就有一位女性因为宫颈癌而去世,而我国每年有13万新发宫颈癌病例,约3万名妇女死于宫颈癌。

01class

病因明确最易早发现早诊断

宫颈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于年宣布HPV是引起子宫颈癌变的首要因素。HPV感染是发生子宫颈癌的必要条件。99.7%的宫颈癌可查出HPV-DNA,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说,没有HPV就没有宫颈癌。所以,现在医学界普遍认为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明确病因的癌症,也是有望彻底根除的癌症。

宫颈癌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一般需经过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三个阶段。国内报道三者的高峰年龄分别为30—44岁,40—44岁及45—54岁,各组年龄相差5-10年,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因为宫颈容易暴露,易于检查,所以宫颈癌是一个最容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疾病。

02class

高危型持续感染可能导致癌变

HPV是一种常见的无包膜的DNA病毒,它的免疫原性较低,易形成持续感染,感染仅停留于局部的皮肤和粘膜中,并不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病毒血症;所以,临床上采用的各种抗病毒治疗是无效的。

HPV可以通过性接触、直接接触和皮肤接触三种方式进行传播,其中以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有多个性伙伴的女性、过早有性行为的女性或性伴侣是HPV携带者和性病感染者的女性,都有更大的危险得宫颈癌。另外,恶劣的卫生条件,不良的卫生习惯等,都可能增加HPV感染的机会。营养不良也会削弱免疫系统抵御HPV感染的能力,从而增加HPV病毒发展成宫颈癌的危险性。

HPV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前者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和癌的发生,后者会导致生殖道湿疣。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HPV感染实际上指的是高危型的HPV感染。

HPV感染大多没有症状和体征,多数的感染是一过性的,只是一个HPV的携带者,像乙肝病毒的携带者一样,多数是可以在一两年内得到清除。只有持续的HPV感染才会发展成为不同级别的CIN(即癌前病变)或者是宫颈癌。

03class

致癌因素复杂无需谈HPV色变

一般来讲,HPV通过在宫颈上皮细胞内整合、复制和增生,先引起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最后发展到宫颈浸润癌。这一时期大概需要8-10年。因此,只有长时间、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的妇女,才会有患上宫颈癌的风险。所以,既不要“谈癌色变”,也不要“谈HPV色变”。HPV感染很常见,它是不是能够被消除,它是不是能促成病变发展成子宫颈癌,取决HPV的型别是否为高危型,以及HPV的含量。因此,高负荷的HPV肯定会增加CIN的发生,但不是说高负荷的HPV就一定能够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此外,首次感染时间也很重要。如果被感染者很年轻,就很容易被清除,而如果到了三四十岁或者更晚,HPV感染就不容易被清除,可能发展成为CIN或者是宫颈癌。其次宿主的免疫状态也很重要,比如产次、激素、营养。其他的外在因素,比如性行为,重复感染,这些只是能够增加HPV感染的机会,而HPV感染的时间、感染的负荷、感染的类型,才是决定因素。

以往的观点认为,宫颈癌是由“宫颈糜烂”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宫颈糜烂,就不考虑宫颈癌。实则不然,“糜烂”其实大多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是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而外移的结果,而宫颈癌不仅可以发生在有糜烂的宫颈,也可以发生在看似正常的宫颈。

宫颈癌在早期几乎没有身体上不适的感觉,但到有不规则出血的情况出现时往往到了宫颈癌中晚期,治疗效果差了很多。研究显示,Ⅰ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80%—90%,Ⅱ期可达60%—70%,Ⅲ期还能有40%—50%,但发展到Ⅳ期只有10%了。

04class三阶段筛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宫颈癌目前的预防手段已趋于规范化,即“三阶段筛查”:细胞学+HPV检测,阴道镜及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以往应用巴氏涂片法,此法价格便宜,但误差率约在15%左右。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即TCT),对宫颈早期病变检出率超过90%,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HPV检测是取宫颈脱落细胞,通过基因检测细胞内是否有HPV感染。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联合应用,能测出99%的高度病变和83.5%的低度病变。对以上两种检查异常者,需进行阴道镜检查,可观察阴道内肉眼看不到的病变;再有可疑者要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如发现癌前病变则予以及早治疗,从而阻断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有多种因素,包括体质、内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差异。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从常规放疗到新一代中子刀治疗,治疗技术的发展改变着诊疗的理念和模式。国内外著名妇科肿瘤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妇瘤科主任孙建衡指出,外科手术切除是常用的妇瘤治疗方式,例如宫颈癌,切除子宫及其附件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一直是标准治疗。但近年来随着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比例上升,还有对常规放疗抵抗或术后、放疗后复发的患者,这些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中子刀后装治疗通过高端科技实现了精准定位,使高剂量集中照射在肿瘤病灶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减少了邻近正常组织的损伤,减轻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未来的肿瘤治疗将是多学科的交融,集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于一身的中子刀治疗将成为趋势。

孙建衡教授建议3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最好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尽早发现宫颈的病变,为治疗争取时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来真正的达到减少和控制宫颈癌。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zqszy.com/zgayy/1168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