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导引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

2016-12-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急性胆囊炎;护理

KeyWords:percutaneouscholecystostomy;acutecholecystitis;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7--02

我们护理组在对32例急性重症胆囊炎病人进行超声导引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PC)治疗的过程中,经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年8月~年10月,对32例病人进行PC治疗,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92岁,平均年龄51岁。所有病人均伴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肺部感染、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而不能耐受手术。大多数病人就诊时有右上腹痛、发热、伴压痛、反跳痛、可及肿大胆囊;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均证实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发病至就诊时间为8~h,平均32h。

1.2方法

PC均在B超导引下进行,右侧腋前线第7、8肋间局部消毒麻醉,穿刺位置大都选择胆囊床和肝脏接触处,位于胆囊床的上、中1/3交界处,32-21号穿刺针刺入胆囊,拔出针芯,抽出胆汁证实为胆囊后,插入导丝,拔除穿刺针,选择5F~8F的猪尾巴导管顺导插入胆囊,并在B超导引下确定放置适当位置,抽取脓性胆汁,送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缝针固定。连续引流3~82d,平均32d。

2 护理

2.1治疗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PC是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新技术。患者对新技术不了解,对治疗知识缺乏,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和穿刺时疼痛,产生疑虑、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语态、热情的态度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介绍简单的治疗方法和此种新技术的优点,消除患者的疑虑,以积极配合治疗。

2.1.2治疗前病人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收集资料,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如血尿常规、出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检查等。对病人穿刺部位的皮肤施行清洗,建立静脉通道,有心肺功能异常者给予心电监护仪监护,以防意外。同时注意呼吸对穿刺定位有影响,我们术前训练病人呼、吸、屏气,以配合穿刺,并遵医嘱给予术前应用抗生素,做碘过敏试验,肌肉注射度冷丁50mg和安定10mg,准备好局麻药、培养管和穿刺用物。

2.2 治疗中的观察

治疗时由专人看护,帮助病人采取仰卧位或右侧抬高位,两臂置脑后,并嘱病人保持已选择好的体位。穿刺中根据医嘱需要指导病人配合穿刺呼吸、屏气,并积极配合医师递送术中用物。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注重病人的主诉,观察病人的反应。穿刺成功后把抽取的胆汁立即送检。本组病例均穿刺成功,治疗时病人无任何不适和异常体征出现。

2.3治疗后的护理

2.3.1生命体征的观察

治疗后患者平卧12h,床边心电监护,密切监测Bp、P、R的变化,2~4h测体温1次,同时开放静脉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根据胆汁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一步控制感染,并根据医嘱给予止血药。护理人员应严格把握输液的速度,保持出入量的平衡,记录每小时的尿量,若尿量30ml/h,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保持床单、衣服干燥平整。同时,尤其老年患者应注意呼吸变化,定时给予翻身拍背、有效咯痰,以防伴发肺部感染。本组病例术后3d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感染得到控制。

2.3.2胆囊炎症状、体征的观察

胆囊炎症状、体征的减轻或消失是PC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如PC治疗后24~48h无症状改善,应考虑胆道梗阻存在或胆囊发生坏死。术后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病人腹痛有无减轻,腹部压痛程度、范围、反跳痛及肌紧张的情况,如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2.3.3引流的观察

护士了解放置引流管有效减轻胆囊内压、控制感染的目的、拔管的指征及时间是成功护理引流管的关键。引流管出皮肤处应做好标记,导管在腹壁上盘旋固定。外接导管长短适中,防止扭曲、折叠、受压,翻身及下床活动时拽出逆流[1]。同时穿刺孔处定期用碘伏消毒,术后3d内防止病人剧烈咳嗽和呕吐,以免导管脱出,发生胆瘘。导管滑脱有5%~10%的发生率,本组病例中无1例因护理不当发生导管脱出引起腹膜炎。术后1~2d胆汁呈脓性、墨绿色或有絮状分泌物并非异常。经引流通畅及有效的抗感染处理后,一般3~4d后胆汁可转为棕黄色或金黄色,胆汁引流量在50~ml/d,如在引流过程中,引流突然减少或无胆汁引出时应疑为导管堵塞脱出,予以冲洗通畅或重新置管。

2.3.4并发症的观察

PC治疗的并发症为胆瘘、出血、结肠损伤及继发感染[2]。本组病例在穿刺时,穿刺点选在胆囊床的上、中1/3交界处,该处有较多的脂肪组织覆盖,可减少胆瘘的发生及结肠肝曲的损伤。术后我们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24h内限制病人过度活动,妥善固定引流管,翻身时注意防止滑脱,防止了因导管脱落而发生的胆瘘。同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是处理并发症的关键。出血也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本组病例常规术前凝血功能检测,术后用腹带加压均衡包扎下胸部与上腹部,注意伤口敷料、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心电监护仪监护血压、脉搏的变化,平卧12h,同时输液中加用止血药物,补充VitK1,无1例发生出血情况。

3讨论

急性重症胆囊炎,尤其是老年患者有较高的手术死亡率,有报道为5%~30%[3]。采用PC能有效地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不需要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手术创伤小,绝大多数患者可耐受。但PC治疗不能根治胆囊炎,能手术者应手术或改善后手术。在护理本组32病例中,我们积累的护理经验是,充分地治疗前准备、积极地治疗中配合、针对性地治疗后观察及护理是成功护理此类病人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赵静轩,韩思福.外科疾病护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KIMKK,SUNGC,PARKB,etal.Dercutameousgallbladderdrainage

fordelayed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inpatients[J].AcuteChole2

cystitis,,(2):-.

[3]LEBIGOTJ,AUBEC,VUILLEMINE,etal.Percutaneouscholecys2

tostomyinnon-surgicalpatients[J].JRadial,,81(11):-.









































白癜风初期怎样治疗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zqszy.com/zgazl/110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