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方案了看电影吧50年后,你会不会
2016-12-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hllo大家好,国庆节放假第二天,不知道大家过的怎么样呢~~~
主页菌猜你们都去设计周了吧人多不多多不多!!!
(主页菌YZC明天打算去求后台回复给主页菌一些友情tips_(:зゝ∠)_)
= ̄ω ̄=
言归正传,正所谓消磨时光的好办法就是看一部好电影,而主页君我专业课正好在做养老建筑,一个滨海疗养中心,于是嘛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部关于老人和老人院的电影——《皱纹》
《皱纹》这部电影的原名是Arrugas。西班牙动画,曾入围昂西动画节。根据PacoRoca所著漫画书改编。故事发生在一所老人院,讲述了两名患上阿兹海默综合症的老人之间友谊的故事。
整体电影的节奏是很缓慢的,伴随着一股淡淡的伤感和哀愁,配上同样悠扬缓慢的背景音乐很有代入感,可说它伤感也只是淡淡的伤感,我姑且认为作者也并不想要营造过于悲伤的气氛让电影变成廉价的催泪片,毕竟垂暮老人这件事本身就赋予了阴郁色彩。
预告片58s可以先感受一下淡淡伤感的基调_(:зゝ∠)_
下面由我们无剧透的说一说这部电影的小细节(多gif图WiFi看吧少年):
故事的开篇由Emilio和儿子的冲突开始,就此触发了把老人送去老人院念头。
透过Emilio儿子的车,可以看到整个老人院的全貌(有点迈耶的意思?),车开走大门关闭,Emilio的老人院生活就此开始。
等待儿子办理入住手续时候,Emilio在空旷门厅等待呆呆的看着窗外(随处可见的无障碍扶手)。
整个故事设定在秋冬季节,隐喻古稀之年甚至耄耋之年。
把老人送到老人院的时候,老人的心态其实就像是一个惶恐的转校生。
接着Emilio遇到了另外两个老人,只会重复别人说话的一个老人和精明的Migul
精明的室友带Emilio转了转老人院,老人院的真实现状令人唏嘘。
阳光充足的,老人们整天睡大觉的休息室。
专业课的时候带主页菌组的老师说他家的老人整天只想睡觉,没有很大的看书需求,说我的想法都是扯淡(原话)。说实话我当时特别不理解,不过看完这个电影我仿佛是理解一些了。作为年轻人的我们畅想自己年老的时候看书画画等等丰富到极致,可是那也都是畅想,你有没有想过老人的真实现状如何呢?作为一个养老建筑,你能容纳的高级知识分子老人能占多大比例?
还不错的餐厅,人数寥寥无几的图书馆,洗手间。
一年四季只播放动物世界的看电视的地方,老人们其实都睡着了。
接下来是健身房(任务书里的标配啊)和泳池,这是让我最辛酸的地方,这些地方老人都用不上,只是给外人看的。健身房也是一个伏笔,后面有老人们健身的真实场景,和明亮完美的㎡健身房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那些各种各样的功能真的都是房子里的使用者所需要的吗,还是为了满足你设计师小小虚荣心的炫技玩票呢?作为学生去做一个理想化的老人院(疗养院)无可厚非,可我希望万千真正的建筑师们,从人的角度出发去做设计,而不是那些虚拟的概念和手法。
另外,由于主人公会游泳,对泳池一直有着向往,所以这里也成为后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舞台,这里不剧透。接着他们回到楼道里,看到了通往顶楼的弧形楼梯,这也是后续故事的一大伏笔。
接着主人就遇见了老人院的其他有着不同故事的老人们:
一直一直一直每天每天每天在找电话,等儿女接回家的老人。
喜欢收集剩下食物的老太太,背后的理由也很辛酸。
给阿兹海默症丈夫每天喂饭的妻子,每次在丈夫耳旁耳语一番,他就会露出微笑,男主人公对妻子说的内容一直十分好奇,然而这背后也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时间永远停留在去伊斯坦布尔火车上的老太太。
想要一只狗陪伴的老人,可养老院其实不让养狗。
就此,一群老人的生活开始了,平淡中带着荒诞的生活,最终也要穷尽的生活。
主页君刻意没有太多介绍两位男主人公的特点,希望大家从影片中自己找到答案。
---两位主页菌的感悟---
剧透预警
YZC:
我的文笔有限,作文也差,大家可以去豆瓣找这部电影的精彩影评,真的很棒。那就姑且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其实前文已经说了不少关于设计上面的内容,都是鄙人浅薄之见。
由于最近都在做方案并且苦恼的不行,偶然在微博上面看到了这个电影,深夜,舍友的呼噜声此起彼伏,习惯晚睡的我在床上看完了这部电影。看到两点多,辗转反侧,真的睡不着。
学建筑的同学可能多少都有点神经质或者偏执,反正我是每次做一个新题目代入感都很强,整整一个晚上我都在想老人院或者疗养院真正的意义在哪里。ok我现在做的是短期疗养可能不能混为一谈,但是老人院真的,仿佛只剩下落日余晖那一点空壳。
我和另一个主页菌都是真正去过几次老人院的,在和老人对话的过程中,有一个也就六十岁左右的化着妆,打扮的有模有样的老奶奶,神采奕奕的说着自己当年跨省做服装老板的光辉事迹,说到后面竟然看着我们几个大学生哽咽起来,她说:“真感谢你们,现在能来看看我的,也只有你们了。”我们没敢细问为什么60岁就来了养老院,为什么这么年轻儿女不来看望......唯一能知道的就是,老人院的老人的夙愿,是回家、是儿女的陪伴,这里再好也不是家,永远都不是。
扯远了回到电影,前面介绍过的那个总是积攒别吃完食物的老奶奶,其实是为了给孙子,剧中圣诞节的时候孙子来看望奶奶,奶奶一脸开心偷偷把积攒的好吃的塞给孙子,已经长大的孙子自然对这些事情嗤之以鼻,可奶奶的记忆力,你永远都是那个小孩子。这一幕看的我哽咽,我想到了我姥姥,每次去姥姥家都会给我做好吃的鸡排,好吃的炖肉,切好一盘子的火腿肠,在她的记忆里我永远是那个爱吃肉不爱吃菜的小孩子。
患有严重阿兹海默症的老人和他的妻子,依靠爱情的力量维持着生命。所有人都说阿兹海默症严重到这个程度以及谁都不认识了,可那句“你作弊”的往事依旧可以勾起一抹微笑。我没有谈过恋爱,不太能理解这种已经化为亲情的高层次爱情,之前一直认为唯有爱情最不可能万岁,或许也存在例外。
或许你我都想过,70岁80岁的自己会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父母早已离开了我们,梦想和理想这些也早离我们远去,不知道剩下的还会是什么。
..............
哈哈别伤感的太早!!这个年龄作为建筑师才刚刚起步嘛!71岁的让·努维尔,甚至81岁的程泰宁,这两人的演讲我都听过,都是神采奕奕,站台上讲三个小时没问题!!!
ZQ:
关于片名,皱纹是一个象征,纸的皱纹代表了它经历的岁月与波折,一个人有了皱纹,他正在老去。年迈与年轻永远是反义词,之间差着几十年的光阴,现在的我们还无法想象皱纹爬满的样子吧。
关于阿兹海默症,我们正在经历的会变成将来的一段回忆。有时看到一张照片,一个情景,封存的一段回忆突然被触及。为什么会有阿兹海默?开个脑洞,或许是人体的一个保护机制?因为不愿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实,所以想要把过去重要的过往重新经历一遍,一遍一遍的活过。
关于老人院,片中其实可以明显看出,老人们并不喜欢这里,“他们判了你几年”主角的舍友与他的第一次对话。对他们来说这里就像一个监牢,是肉体与精神的囚禁,集体宿舍、公共餐厅、排队等待“洗澡”,身体大不如前,日常起居都需要护工的照料,衣食无忧又怎样,没有亲人陪伴左右,这里不是家。
题外话,一些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大一大二接触过许多养老院的老人,切身的感受,两个字“孤独”。有的老人不愿意跟我们说话,自己在几平米的单间屋门紧闭看着电视,让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唐突,抱歉打扰到他们的生活;有的老人侃侃而谈,自己年轻时的优秀,子女孙儿的大有出息;有的老人静静地听着我们聊着,结束时说道“谢谢你们啊,还肯来陪我聊聊天”。就像《皱纹》弹幕里充斥的各种质问,他们的子女呢?怎么不来看看望一下。
希望以后我们所有人的父母,在子女长大成人之际,自己年华老去之时,不要被别人问上一句:孩子怎么不来看看你。
---资源时间---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可以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好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